什么是盆腔腹膜炎
盆腔腹膜炎是盆腔炎症性疾病,病因有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病原体、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和临近器官炎症蔓延;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腹部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等体征;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和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营养支持);预防需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卫生、避免宫腔操作感染。
一、定义
盆腔腹膜炎是盆腔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主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及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行为、宫腔操作等途径进入盆腔引发感染。例如,不洁的性行为可能使性传播病原体侵入盆腔,导致盆腔腹膜炎的发生。对于有多个性伴侣或不注意性行为卫生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也是常见病因。产后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若有残留胎盘等组织,细菌容易侵入盆腔;流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将细菌带入盆腔引起感染。
2.临近器官炎症蔓延
如阑尾炎、结肠炎等临近器官的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腹膜炎。例如,阑尾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逐渐扩散到盆腔,累及盆腔腹膜等组织。对于患有阑尾炎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有发展为盆腔腹膜炎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是主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例如,患者在行走、性生活后可能会感觉腹痛明显加剧。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较为敏感,腹痛可能相对更明显;而老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下腹部隐痛等表现。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当盆腔内感染较为严重时,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发热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不良后果,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需要及时处理。
消化道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炎症刺激可能引起胃肠道蠕动异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2.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检查时可发现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当按压后迅速抬手时,反跳痛明显。这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提示盆腔腹膜受到炎症刺激。不同性别患者的腹部体征可能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患者由于盆腔解剖结构的特点,体征可能相对更集中在下腹部。
宫颈举痛: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举痛,即按压宫颈时患者感觉疼痛明显。这是盆腔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与盆腔内组织炎症累及宫颈有关。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生育史、近期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不洁性行为、近期是否做过人流手术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盆腔腹膜炎的病因和病情有重要意义。对于年轻女性,了解性生活史有助于排查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病原体感染;对于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要考虑宫腔操作引起感染的可能。
2.体格检查
除了上述腹部体征检查外,还包括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情况,如子宫、附件是否有压痛、增厚等异常。对于已婚女性,妇科检查是诊断盆腔腹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未婚女性,一般不进行侵入性妇科检查,可通过直肠-腹部触诊等方法了解盆腔情况。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体内有感染存在。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方法检测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例如,对于怀疑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有积液等情况。例如,可发现盆腔积液,积液量多少不等。B超检查对于诊断盆腔腹膜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盆腔内的病变情况。对于儿童患者,B超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2.支持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半卧位可以使盆腔脓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避免向上蔓延导致更严重的感染。同时,要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六、预防措施
1.注意性生活卫生
保持性生活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更要注意性生活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年轻女性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做好经期卫生
月经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合格的卫生巾,避免性生活。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开放,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注意经期卫生可以有效预防盆腔感染的发生。例如,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等。
3.避免宫腔操作感染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必须进行宫腔操作,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在操作前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例如,人流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操作都有感染的风险,正规医疗机构的无菌操作可以降低感染几率。对于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