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血管病的症状
慢性脑血管病由脑部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致脑供血不足,症状多样,包括脑部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无力、步态异常)、感觉功能障碍(偏身感觉减退);精神情绪相关的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焦虑(紧张不安等);还有头痛(胀痛、刺痛等)、头晕(头重脚轻,体位改变时加重)等症状。
一、脑部缺血相关症状
1.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近记忆力下降,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例如经常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忘记约会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对过去久远的事情回忆困难。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与记忆相关脑区的血液供应,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记忆的存储和提取功能。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本身脑功能有一定衰退,慢性脑血管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而中青年如果出现慢性脑血管病,也可能较早出现记忆力方面的异常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这些疾病易导致脑血管病变,其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风险相对更高。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工作或学习时容易分心,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脑部缺血影响了大脑维持注意力的神经机制,使得大脑对信息的聚焦和保持能力减弱。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慢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症状;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若合并慢性脑血管病,也可能更易出现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执行功能障碍:表现为对复杂任务的计划、组织、实施能力下降,例如难以完成做饭、理财等需要一定规划和执行的活动。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累及了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递和整合,导致执行功能受损。有家族脑血管病病史的人群,其发生慢性脑血管病的遗传易感性较高,相对更易出现执行功能障碍;儿童一般较少患慢性脑血管病,但如果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慢性脑血管病,可能会影响其认知功能发展,出现类似执行功能障碍等问题,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2.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无力:常见一侧肢体无力,患者可能会感觉拿东西费力,行走时患侧肢体拖曳。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受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慢性脑血管病导致肢体无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血管狭窄或闭塞;男性和女性在慢性脑血管病导致肢体无力方面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肢体无力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长期血管压力增高,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而引发慢性脑血管病导致肢体无力。
步态异常:表现为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这是因为脑部缺血影响了平衡调节相关的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平衡能力下降。对于患有慢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步态异常可能会增加其跌倒的风险,进而导致骨折等二次伤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步态异常;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慢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步态异常可能会更加明显和复杂。
3.感觉功能障碍
偏身感觉减退:患者一侧身体的感觉功能下降,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的感知减弱。例如,用针轻刺患侧皮肤时,患者感觉不如健侧明显。这是由于脑部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感觉信息的传递出现障碍。在患有慢性脑血管病的人群中,偏身感觉减退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累及感觉中枢或传导通路的部位和范围有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能会同时影响周围神经和脑血管,所以感觉功能障碍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女性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如果合并慢性脑血管病,感觉功能障碍的表现可能会受到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二、精神情绪相关症状
1.抑郁
慢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几率较高。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日常活动缺乏动力等表现。例如,原本喜欢的下棋、散步等活动不再感兴趣,整天情绪低沉,唉声叹气。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代谢和脑区功能,如额叶、颞叶等脑区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引发抑郁情绪。在老年慢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变化、身体功能衰退等因素,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对于有长期慢性疾病史、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有家族抑郁病史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其发生抑郁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焦虑
患者可能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常常伴有心悸、手抖、坐立不安等症状。这是因为脑部缺血影响了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等。在中青年慢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由于面临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压力,焦虑情绪可能更为突出;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若合并慢性脑血管病,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有不良生活事件刺激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如近期经历亲人离世、重大经济损失等,焦虑情绪可能会明显加重。
三、其他相关症状
1.头痛
部分慢性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者颅内压轻度改变等因素引起。在慢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期,头痛可能会较为明显;对于有高血压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压波动时更容易诱发头痛,因为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的负担,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头痛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头痛可能相对不典型,而中青年患者头痛可能更能准确描述疼痛特点;女性在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或处于月经前期时,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头痛症状加重。
2.头晕
患者经常感觉头晕,头重脚轻,尤其是在体位改变时,如从卧位突然变为站位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在体位变化时脑血流重新分布受到影响,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缺氧。在患有慢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中,由于血管调节功能减退,头晕症状更为常见;有颈椎病合并慢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颈椎病变可能会压迫血管,进一步影响脑部供血,加重头晕症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长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头晕症状可能会频繁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