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要预防脑卒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入手。控制高血压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高脂血症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合适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蔬果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适度运动(选择有氧运动、保证运动频率和时间);要尽早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25g、女性不超15g;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全面体检一次,有基础疾病者增加体检频率,儿童青少年也需定期检查。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研究表明,有效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如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规范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约30%-40%。对于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但老年人在降压过程中需更缓慢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女性高血压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需密切监测血压并遵循专科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当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增加脑卒中风险,多项糖尿病相关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约20%-30%。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时要兼顾低血糖风险,儿童糖尿病患者则需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规范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合适水平,一般人群LDL-C<3.4mmol/L,高危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需将LDL-C<2.6mmol/L,极高危人群(如合并糖尿病等)需将LDL-C<1.8mmol/L。饮食上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高脂血症会导致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或脱落可引发脑卒中,相关研究显示,积极降脂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约20%-30%。不同年龄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儿童高脂血症需排查是否为家族性等特殊情况,在治疗时更注重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必要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增加蔬果摄入:每日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建议达到300-500g,水果摄入量200-300g。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可降低脑卒中风险。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坚持高蔬果饮食的人群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蔬果摄入少的人群,其中维生素C、钾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血压等,对脑血管健康有益。不同年龄人群对蔬果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需根据年龄适量摄入不同种类蔬果以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可选择易消化的蔬果种类。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摄入。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钠盐摄入量标准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相关脑卒中。对于口味较重的人群,可逐渐减少盐的使用量,用醋、柠檬汁等调味来适应低盐饮食。不同性别对钠盐的代谢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的人群肾脏对钠盐的调节功能有所下降,更需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约1g/kg体重。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对脑血管健康有保护作用。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益,如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可降低脑卒中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老年人可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来源。
2.适度运动
运动方式选择: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调节血脂血糖、降低血压等,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人群脑卒中发生率比缺乏运动人群低约30%。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和游戏等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或关节损伤。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运动需注意强度和方式,有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运动频率和时间:每周运动次数应至少3-5次,每次运动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以上。坚持长期运动才能持续发挥对预防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可以每周安排3次30分钟的快走,或者2次25分钟的慢跑等。
三、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戒烟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逐渐降低,一般戒烟1年后脑卒中风险可降低50%左右。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吸烟者,戒烟都能带来健康益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戒烟后获益更大。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以及寻求专业戒烟帮助等方式进行。
2.限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或52度白酒50g。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液凝固性增加等,增加脑卒中风险。适量饮酒虽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但过量饮酒则会带来危害,不同年龄人群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老年人肝脏等器官代谢功能下降,更需严格限制饮酒量,女性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对男性较低,也应严格控制饮酒量。有肝病、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应避免饮酒或严格限制饮酒。
四、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斑块破裂等导致脑卒中。不同年龄人群体检频率有所不同,一般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病情增加体检频率,如每半年进行一次相关指标的复查。儿童和青少年也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关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可能影响未来脑血管健康的潜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