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骨质疏松晚期症状可能包括周身骨骼疼痛、身高变矮与驼背、脆性骨折频发、呼吸功能障碍、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
1、周身骨骼疼痛
严重骨质疏松晚期患者常出现全身性骨痛,以腰背部最为显著,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负重活动后加重,仰卧或坐位休息时减轻,夜间或翻身时疼痛可能加剧,严重时影响翻身、起坐及行走。
2、身高变矮与驼背
椎体因骨质疏松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缩短。若多个椎体受累,身高可明显降低。椎体前部松质骨负重量大,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不仅影响体态,还会压迫胸廓,影响心肺功能。
3、脆性骨折频发
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胸腰椎、髋部、腕部等。骨折后愈合缓慢,易出现畸形愈合,增加再次骨折风险。髋部骨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长期卧床护理。
4、呼吸功能障碍
胸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胸腔容积减小,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降低。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5、腹部脏器功能异常
严重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压迫腹部脏器,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问题。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削弱患者体质,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骨质疏松病情。
6、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疼痛、活动受限及生活依赖他人,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可能因恐惧骨折而减少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形成身心双重负担。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身高变矮、驼背或不明原因骨折,应立即就医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综合药物(如双膦酸盐、钙剂)、康复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日照、预防跌倒)。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