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多样,包括入睡困难(睡前大脑过度警觉难放松,不同年龄表现有别)、睡眠维持困难(易惊醒且难再入睡,受不良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影响)、睡眠质量下降(醒来仍感未休息好,多梦、睡眠浅,女性更易受影响,长期慢性焦虑病史者更顽固)。
入睡困难:焦虑症患者往往在睡前大脑处于过度警觉状态,难以放松下来进入睡眠。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在躺下后长时间思绪繁杂,无法平静,导致上床后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无法入睡。这与焦虑情绪引发的神经兴奋有关,焦虑情绪会使得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影响睡眠启动机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焦虑症患者可能表现为辗转反侧,害怕独自待在床上;成年人则可能因为工作、生活中的焦虑事件持续干扰大脑,难以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维持困难:患者容易从睡眠中醒来,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比如,夜间可能会因为一点微小的声响或者自身的担忧情绪而突然惊醒,之后脑海中又会反复浮现令其焦虑的事情,从而长时间处于清醒状态。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有不良生活习惯,如睡前大量饮用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饮品的人,本身就容易睡眠浅,再加上焦虑情绪影响,睡眠维持困难的情况会更明显。有既往焦虑病史的人群,在病情复发时更易出现这种睡眠维持困难的情况。
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即便入睡且睡眠持续时间看似正常,但醒来后仍感觉没有休息好,存在多梦、睡眠浅等情况。梦境多与焦虑相关的内容,如担心工作未完成、害怕面临某种危险情境等。在性别方面,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焦虑情绪影响而出现睡眠质量下降,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周期、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有关。从病史角度,有长期慢性焦虑病史的患者,其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往往更为顽固,因为长期的焦虑状态已经形成了一种神经功能的紊乱模式,影响了正常的睡眠结构和睡眠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