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核的临床表现
乳腺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局部表现有肿块(多单发,外上象限常见,初期小、边界不清、可粘连,后期增大、液化破溃成窦道或溃疡)、疼痛(一般不明显,部分隐痛刺痛,月经前期加重,儿童青少年需家长观察)、皮肤改变(累及皮肤时粘连、水肿呈“橘皮样”,有窦道时周围炎性改变);全身表现有发热(多数低热,午后明显,伴盗汗,免疫力低者更明显,儿童低热盗汗需警惕)、消瘦(病情迁延出现消瘦、乏力等消耗症状,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部分患者伴全身其他部位结核表现,如肺结核咳嗽咳痰、骨结核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常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初期肿块较小,边界不清,可与皮肤粘连,质地较硬,类似乳腺癌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逐渐增大,有的肿块可发生液化、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流出稀薄脓液,伴有干酪样物质。
疼痛:一般疼痛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隐痛或刺痛,在月经前期可能会有加重的情况。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由于其表述疼痛的能力和方式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需密切观察其乳房局部是否有异常表现。
皮肤改变:病变累及皮肤时,可出现皮肤粘连、水肿,呈“橘皮样”改变,这与乳腺癌的皮肤改变有相似之处,但乳腺结核的皮肤改变相对更具特异性,有窦道形成时,皮肤可围绕窦道周围出现炎性改变。
全身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午后明显,可伴有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后汗止。这种全身症状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儿童患者若出现低热、盗汗等全身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消瘦:病情迁延不愈时,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导致机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营养物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所致。对于青少年患者,长期的消瘦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其他: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结核的表现,如肺结核时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骨结核时可有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