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肠炎做什么检查
肠炎的检查包括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潜血)、血液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粪便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结肠镜检查),不同检查有不同作用及特点,如粪便常规+潜血可初步判断肠炎相关情况,血常规等可辅助判断感染等情况,粪便病原体检测能明确致病菌等,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形态结构,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等并取活检明确类型等,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粪便检查
1.粪便常规+潜血: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若有较多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炎症,潜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肠道出血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肠炎相关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粪便常规结果参考值不同,儿童因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等因素结果会有差异,需结合儿童具体年龄等情况判断是否异常。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肠炎等情况,细菌感染时多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感染时可能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等;C反应蛋白(CRP)也是炎症指标,细菌感染时往往CRP升高较明显,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常规各项指标参考范围不同,比如儿童血常规各项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依据儿童自身情况评估。
三、病原学检查
1.粪便病原体检测:如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能明确具体致病菌并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若考虑病毒感染,可检测轮状病毒等相关病毒抗原或核酸,不同病原体感染有其特定的好发年龄等特点,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管壁有无增厚、肠腔有无扩张等情况,有助于初步了解肠道形态结构变化,对于儿童等人群,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一些细微肠道病变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2.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炎较为直接的方法,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看到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还可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肠炎的具体类型(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不过对于一些情况较严重或儿童配合度差等情况可能需要谨慎选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评估身体耐受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