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脂溢性皮炎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属白屑风范畴与多因素相关,病因病机有湿热内蕴致肌肤发病及风热血燥致肌肤失养,辨证论治分风湿蕴肤用消风散加减、湿热内蕴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血燥风燥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外治法有中药外洗及外搽,预防调护需饮食清淡、保持心情等且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属“白屑风”范畴,多与湿热内蕴、风热血燥等因素相关。其发病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多因素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是内在基础,外邪侵袭、肌肤失养为发病条件。
二、病因病机分析
1.湿热内蕴: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职,酿生湿热,循经上蒸头面,蕴阻肌肤而发病,症见皮肤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黏腻等。
2.风热血燥:素体血燥,复感风热之邪,风热燥邪蕴阻肌肤,肌肤失于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明显、毛发干枯等。
三、辨证论治
1.风湿蕴肤证:治以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选消风散加减。临床可见皮损淡红,覆有鳞屑,瘙痒,伴有胸闷纳呆等症。
2.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症见皮肤红斑油腻,痂屑较厚,伴口苦、口黏、小便黄赤等。
3.血燥风燥证: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毛发枯槁等。
四、中医外治法
1.中药外洗:可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中药煎水外洗,起到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作用,适用于湿热蕴肤或风湿蕴肤证。
2.中药外搽:颠倒散洗剂外搽,颠倒散由大黄、硫黄研末组成,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适用于脂溢性皮炎油腻明显、瘙痒之症。
五、预防调护
1.饮食调摄: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甜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甜食等,以免加重湿热内生。
2.生活起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头部清洁,但不宜过勤洗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产品,防止损伤头皮屏障。
3.特殊人群注意:儿童患者需选用温和洗护用品,避免刺激;女性患者需关注月经周期对病情的影响,保持作息规律;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病前提下,遵循中医调护原则,避免加重病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