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部分无明显症状,部分有症状,包括消化不良相关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消化道的反酸、烧心、嗳气,还有口臭、消瘦等,且这些症状不具特异性,需结合相关检查诊断。
1.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上腹部不适:约半数感染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蠕动和胃酸分泌等出现紊乱,进而引起上腹部的不适感。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不良患者中,约40%-60%存在上腹部不适的表现。
腹胀: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气体积聚,从而导致腹胀。特别是在进食较多产气食物或不易消化食物后,腹胀症状可能更明显。有研究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腹胀的比例可达30%-50%左右。
早饱: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饱腹感,不能正常进食较多量的食物。这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内压力变化影响了饱腹感的神经调节所致。
2.消化道症状:
反酸、烧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的感觉,常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加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出现反酸、烧心症状的比例约为20%-30%。
嗳气: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表现为嗳气。可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了胃的正常运动和气体代谢,导致气体在胃内积聚后通过嗳气排出。
3.其他症状:
口臭: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内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等有异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通过口腔呼出,导致口臭。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约70%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臭问题。
消瘦:少数患者由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可能出现消瘦的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进食量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发育;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因为基础代谢率下降等因素,消瘦表现相对更明显,且更需关注营养状况的评估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特有的,其他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所以,不能仅凭症状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结合相关检查,如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进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