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性感染、血行性感染和淋巴道感染。上行性感染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蔓延至肾脏,女性因尿道特点及儿童尿道解剖结构等易发生,还有膀胱-输尿管反流使细菌更易定植;血行性感染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病原菌经血液循环达肾脏,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发生,肾脏血流丰富利于细菌定植;淋巴道感染是邻近器官感染通过淋巴道蔓延至肾脏,相对少见但特定情况会发生。
一、上行性感染
1.病原体途径: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近,更容易让细菌侵入,比如性生活时可能会将周围细菌推向尿道,增加感染风险;儿童的尿道解剖结构特点也可能使上行感染相对容易发生,尤其女婴尿道口易受粪便污染等。
2.膀胱-输尿管反流因素:在一些人群中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即尿液从膀胱逆流回输尿管甚至肾盂,这样会使细菌更容易在肾脏局部定植繁殖。例如先天性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发生肾盂肾炎的概率就比正常人群高很多,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儿童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相对常见。
二、血行性感染
1.感染源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疖痈、扁桃体炎等,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细菌可随血流到达肾脏,在肾组织内生长繁殖。这种情况在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时更易发生,像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由于自身抵抗力差,血行播散导致肾盂肾炎的可能性增加,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受影响,不过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2.肾脏血流特点影响:肾脏的血流丰富,为血行感染提供了条件。细菌随血流到达肾脏后,容易在肾皮质等部位定植,因为肾皮质血流灌注好,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如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血行感染后肾脏局部的防御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引发肾盂肾炎。
三、淋巴道感染
1.淋巴途径传播:邻近器官的感染可通过淋巴道蔓延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例如结肠、盆腔的感染灶,其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向上波及肾脏。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某些肠道或盆腔有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邻近器官感染通过淋巴道影响肾脏,比如患有严重盆腔炎的女性,就存在通过淋巴道感染肾脏导致肾盂肾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