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治疗感染灶、对症治疗和透析治疗。一般治疗有急性期卧床休息及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治疗感染灶需用抗生素清除链球菌等感染灶;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水肿明显时用利尿剂)和降压治疗(血压仍高时用降压药物);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且有透析指征时需透析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生理特点及相关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通常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因病情可能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休息情况,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担。
2.饮食: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3g以下,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需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同时,保证热量供应,优质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若肾功能正常,可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若肾功能不全,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注意保证足够热量和营养,但要兼顾低盐等饮食要求;成年患者则根据自身基础情况调整饮食结构,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以控制血压。
二、治疗感染灶
1.抗生素应用:若有链球菌等感染灶,需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灶。一般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等其他抗生素。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诱发因素,及时清除感染灶有助于病情恢复,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及可能的过敏反应等,儿童患者更要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风险。
三、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经休息、限盐后水肿仍明显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通过利尿减轻水肿,降低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需注意剂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成年患者也要根据肾功能等情况合理使用利尿剂。
2.降压治疗:经休息、限盐和利尿后血压仍高者,需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不同年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略有不同,儿童患者血压控制需兼顾其生长发育,避免因降压过度影响器官灌注等情况。
四、透析治疗
1.适用情况: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且有透析指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如出现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严重水钠潴留致急性左心衰竭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急性肾衰竭的透析指征及透析方式选择等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等情况,要选择合适的透析通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