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裂孔疝症状多样,包括胃灼热和反酸(餐后1小时出现,平卧等可加重,进食等可致其加重)、吞咽困难(进食固体或液体均不畅,老年易出现且可能更明显,长期进食不当可加重)、胸痛(性质多样可放射,女性特殊时期可能有影响,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呕吐(小儿易出现,喂养不当可致加重)、上腹部疼痛(程度不一与进食有关,不同年龄疼痛特点有别)
1.胃灼热和反酸: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可感觉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酸性或带苦味的物质涌入口腔。这是因为疝入胸腔的胃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使得胃酸容易反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被忽视。在生活方式方面,进食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肥胖等都可能加重胃灼热和反酸症状,有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人群胃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腹腔内压力增高,促使胃疝入胸腔有关。
2.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可表现为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有吞咽不畅感。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疝囊压迫食管,导致食管狭窄,或者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在年龄因素上,老年人群可能因食管蠕动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吞咽困难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上,长期进食过快、过硬等也可能影响吞咽功能,加重症状。
3.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刺痛、隐痛、灼痛或压榨性疼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部位。胸痛的发生可能与疝囊刺激食管神经有关。不同性别患者胸痛表现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疼痛的感知等产生一定影响。有病史的患者如果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需要注意与心绞痛等疾病进行鉴别,因为有时胃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胸痛容易被误判为心血管疾病。
4.呕吐:小儿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呕吐症状。可表现为反流物反流至口腔后吐出,呕吐可能在进食后立即发生,也可能在平卧时出现。这是由于胃疝入胸腔后,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受影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呕吐。对于小儿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性状等,因为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在生活方式上,小儿喂养不当,如喂奶过多、过快等都可能诱发呕吐症状加重。
5.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与进食有关,有的患者进食后疼痛加重,有的则在空腹时出现疼痛。这是因为胃疝入胸腔后,胃的位置和运动改变,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疼痛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来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