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网球肘的原理是怎样的
针灸治疗网球肘的原理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局部血流量,为受损组织带来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功能,通过激活神经反射弧,调整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抑制疼痛信号传递,促进肌肉正常支配和放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影响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水肿,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内啡肽镇痛并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修复,治疗时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有特殊病史者不适合针灸。
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网球肘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总腱处反复牵拉、劳损,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炎性反应等。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为受损组织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氧气、葡萄糖等,同时也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例如,针刺相关穴位后,通过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可观察到局部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有助于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和代谢环境,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二、调节神经功能
人体的神经-肌肉-关节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网球肘患者由于局部的炎症刺激等因素,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针灸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调节作用,通过激活神经的反射弧,调整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一方面,针灸可以抑制过度敏感的神经传导,缓解疼痛信号的传递;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和调节,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比如,针刺手阳明经等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能够通过神经传导通路,调节前臂伸肌的神经支配,减轻肌肉的紧张状态,从神经调节的层面来改善网球肘的症状。
三、抗炎镇痛作用
炎症反应是网球肘发病的重要环节,针灸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功效。从炎症介质的角度来看,针灸可以影响体内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释放。研究发现,针刺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从而减轻局部的炎症水肿。在镇痛方面,针灸可以通过激活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系统,如释放内啡肽等物质来发挥镇痛作用。内啡肽能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促进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接受针灸治疗网球肘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在操作时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注意针刺的力度和深度,避免因肌肉等组织弹性较差而产生不适;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时期,选择穴位和针刺手法也需要谨慎;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过度使用前臂进行劳作等)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指导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再次损伤,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而有严重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则不适合进行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其他合适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