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吃什么药
慢性肾炎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利尿剂。ACEI和ARB可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肾小球内压、减尿蛋白、降压且延缓肾功能恶化,适用于伴高血压、蛋白尿者,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禁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蛋白尿,适用于激素敏感病理类型患者,严重感染等禁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功能,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患者,严重感染等禁用;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适用于伴水肿患者,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用。
作用机制: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它们能延缓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的进程。例如,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ACEI或ARB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明显降低,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也有所减慢。
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的慢性肾炎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使用,但需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尤其是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时要谨慎使用,避免高血钾的发生。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例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损伤。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部分病理类型适合的慢性肾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蛋白尿等症状。
适用人群:适用于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对激素敏感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儿童使用时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女性患者要注意激素可能带来的月经紊乱等影响。但对于严重感染、胃溃疡活动期等患者禁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慢性肾炎患者。研究发现,环磷酰胺可以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
适用人群: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特别注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女性患者要注意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孕等,有严重感染、骨髓抑制的患者禁用。
利尿剂
作用机制: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例如氢氯噻嗪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近端,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慢性肾炎伴有水肿的患者,使用利尿剂可以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人群:适用于慢性肾炎伴有水肿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剂量的调整,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时要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女性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对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有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