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病理类型,以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有关,病理表现有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下的相应改变,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诊断靠肾活检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一般治疗和依病理类型用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提示感染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免疫因素方面,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发病机制:免疫反应激活后,系膜细胞被激活,导致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及相关功能的改变。例如,系膜区的病理改变可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导致蛋白尿等表现出现。
病理表现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数量增多和系膜基质增多,根据增生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系膜增生。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系膜区有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常见的有IgA沉积为主的IgA肾病,以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沉积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因具体病理类型而异。
电镜下可见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临床表现
蛋白尿:是常见表现之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轻度升高,重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达到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水平。
血尿:部分患者有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发作时尿色可呈洗肉水样等。
水肿:可出现水肿,轻者仅表现为眼睑、下肢轻度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如出现肾病综合征时可出现高度水肿。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的程度因人而异。
诊断方法
肾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穿刺获取肾脏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以明确病理类型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蛋白尿程度;血液生化检查可了解白蛋白等水平等情况。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对于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注意低盐饮食等。
根据病理类型等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是IgA肾病等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有所差异。一般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时,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指标等情况,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用药需谨慎。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等需更谨慎,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治疗上要考虑妊娠等因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需兼顾妊娠等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