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出现全身浮肿通常不正常,其机制是肾脏水钠排泄障碍及低蛋白血症致水钠潴留和血管内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不同年龄段患者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影响生活工作,老年加重心脏负担等;饮食需限钠盐和控制蛋白摄入,休息与活动要适当;有肾病病史者出现浮肿常提示病情复发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并定期复查。
一、肾病导致全身浮肿的机制
肾病时,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水钠潴留。同时,肾病患者往往存在低蛋白血症,这是因为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血管内的液体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浮肿。例如,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时,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过多,进而引发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浮肿。
二、不同年龄段肾病患者全身浮肿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肾病患者:儿童肾病常见类型为肾病综合征,其全身浮肿起病可急可缓,儿童可能因浮肿出现活动后气促等表现。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的肾病全身浮肿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浮肿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吸收,同时肾脏功能异常也会对儿童的内分泌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成年肾病患者:成年肾病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后,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行走、运动等受到限制。不同病因的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导致的全身浮肿,其发展速度和伴随症状有所不同。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浮肿可能呈逐渐进展的趋势,而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浮肿往往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若血糖控制不佳,浮肿可能会加重。
老年肾病患者:老年肾病患者全身浮肿时,更需关注其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肾病引起的全身浮肿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老年患者的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本就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肾病导致的浮肿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肾脏功能的恶化。
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影响及应对
饮食方面:肾病患者出现全身浮肿时,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3克。因为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加重水钠潴留,使浮肿加重。同时,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蛋白质的量,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也不能过度限制导致营养不良。
休息与活动: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利于浮肿的改善。但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浮肿的消退有一定帮助,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四、有肾病相关病史患者的情况
对于有肾病既往病史的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往往提示病情有复发或加重的可能。这类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重新评估肾脏功能、尿蛋白情况等。例如,既往有肾病综合征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全身浮肿,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激素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这类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自身浮肿等症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