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胰腺坏死(重症患者中胰腺组织缺血性坏死,影像学可发现)、胰腺脓肿(起病2-3周后出现,高热腹痛加剧,炎症指标高)、胰腺假性囊肿(病后3-4周形成,囊肿小可无症状,大时压迫周围组织,超声CT可发现);全身并发症有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与炎症介质等有关)、感染(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屏障受损)、消化道出血(与应激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等有关,表现呕血黑便)、高血糖(胰腺内分泌受损致血糖升高,重症及不同年龄患者情况不同)
胰腺坏死:多发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胰腺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发生机制与胰腺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过度等有关。例如,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胰腺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胰腺实质的坏死。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可发现胰腺内有无强化的区域提示胰腺坏死。
胰腺脓肿:是由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形成的脓肿。通常在起病2-3周后出现,患者可出现高热、腹痛加剧等表现。主要是由于胰腺坏死组织被细菌感染,炎症蔓延形成脓肿,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显著增高。
胰腺假性囊肿:多在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囊肿较小者可无明显症状,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压迫胃可导致腹胀、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黄疸等。通过超声、CT等检查可发现胰腺区域的囊性肿物。
全身并发症
器官功能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全身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其发生与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有关。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循环功能衰竭:可出现休克等表现,主要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例如,大量的炎性渗出使血管内液体外渗,导致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循环衰竭的表现。
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等。其发生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炎症介质对肾脏的直接损伤等因素有关。
感染:除了胰腺脓肿等局部感染外,还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等。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的细菌易位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血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消化道出血:可能与应激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形成,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高血糖: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可导致血糖升高。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糖尿病,尤其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基础情况,急性胰腺炎后高血糖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急性胰腺炎引起的高血糖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关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