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降压的ACEI或ARB类及针对病理活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包含饮食管理(依肾功能调蛋白、限钠盐钾等)和休息运动(适度休息运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病情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常用药物,如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尤为适用,其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于病理类型较轻且有一定肾脏病变活动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部分患者还可能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但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理类型等综合判断,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
二、非药物治疗
1.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肾功能减退时,需进一步减少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功能恶化。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
钠盐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对于有明显水肿或高血压的患者更为重要。
钾摄入:若患者存在高钾血症风险,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柑橘、土豆等,避免加重钾代谢紊乱。
2.休息与运动: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肾脏负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和方式需适当调整,例如儿童患者运动要适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老年患者运动更要循序渐进。女性患者在月经等特殊时期需注意运动的适度性。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非药物治疗方面,饮食管理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遵循低蛋白等原则,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适合儿童的活动。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非药物治疗中,饮食调整要兼顾营养需求和慢性肾炎的饮食限制,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因运动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需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利益,药物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非药物治疗中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同时要密切监测孕期各项指标,包括肾功能、血压等,定期产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