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尿蛋白高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体位影响(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致静脉回流受阻,改变体位可能改善)和血液稀释(孕期血容量增加致血液稀释,尿中蛋白质浓度相对降低);病理性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全身小动脉痉挛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脏疾病(原发性如肾小球肾炎、继发性如狼疮性肾炎累及肾脏)、其他如尿路感染(细菌感染致肾脏炎症影响滤过功能)、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影响母儿物质交换引发),孕期尿蛋白高需重视,孕妇应定期产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存在高危因素者需加强监测管理。
一、生理性因素
(一)体位影响
孕期随着子宫增大,可能会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影响静脉回流,从而导致尿蛋白暂时升高。一般这种情况在改变体位后可能会有所改善。例如,左侧卧位可能会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进而对尿蛋白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二)血液稀释
孕期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可能会使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相对降低,看似尿蛋白高,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病理性尿蛋白升高。这种情况在孕中晚期较为常见,主要与孕期生理变化导致的血液成分改变有关。
二、病理性因素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发病机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期尿蛋白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过增多,从而出现尿蛋白升高。
2.临床特点:除了尿蛋白高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压升高、水肿等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子痫表现。
(二)肾脏疾病
1.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孕期原本存在的肾脏疾病可能会在孕期加重,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紊乱,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出现尿蛋白高的情况。这类患者在孕前可能有肾脏疾病相关的病史或症状,孕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病情进一步发展。
2.继发性肾脏疾病:例如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也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尿蛋白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孕期可能会因为身体免疫状态的变化而加重,从而引发肾脏方面的异常表现。
(三)其他病理性因素
1.尿路感染:严重的尿路感染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尿蛋白出现异常。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尿路后,可能会引起肾脏局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尿蛋白升高。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
2.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等胎盘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母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也可能引发尿蛋白高的现象。胎盘早剥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对母儿健康威胁较大,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孕期尿蛋白高需要引起重视,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尿蛋白等相关指标以及自身的血压、身体状况等。如果发现尿蛋白高,应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肾脏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更要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