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6个穴位治疗法
鼻炎可通过按摩迎香、印堂、攒竹、风池、合谷、列缺等穴位辅助改善,这些穴位通过调节气血、经络、神经等起作用,不同穴位有不同位置和作用机制,穴位治疗是辅助手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特殊人群刺激前最好咨询医生,且个体反应有差异,刺激要适度。
一、迎香穴
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作用机制:有研究表明,按摩迎香穴可改善鼻部气血流通,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等症状。通过刺激该穴位,能调节鼻腔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功能,减轻炎症相关的肿胀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或病史的鼻炎患者,刺激迎香穴都可能起到一定的缓解鼻部不适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
二、印堂穴
1.位置: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2.作用机制:刺激印堂穴对鼻炎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印堂穴与鼻部经络相通,按摩或针灸印堂穴可调节经络气血,进而影响鼻部的生理功能。不同人群中,比如儿童鼻炎患者,刺激印堂穴需注意力度适中,以避免不适;成年鼻炎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进行适当刺激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三、攒竹穴
1.位置: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2.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攒竹穴对鼻炎相关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它通过调节眼部与鼻部经络的关联,影响鼻部的气血运行和神经调节。对于有鼻炎病史的人群,刺激攒竹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鼻炎发作时的不适,不同性别在刺激该穴位时并无绝对差异,但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会因身体状况等有所不同。
四、风池穴
1.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作用机制:风池穴与鼻炎的关系密切,按摩或刺激风池穴可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间接对鼻部炎症等起到改善作用。对于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鼻炎患者,刺激风池穴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缓解鼻炎带来的头部不适及鼻部症状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风池穴刺激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成人可自行适度刺激但要注意方法正确。
五、合谷穴
1.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作用机制:合谷穴有“万能穴”之称,对鼻炎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它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气血流通来影响鼻部状况。对于不同病史的鼻炎患者,比如有过敏史的鼻炎患者,刺激合谷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过敏相关的鼻部炎症等症状,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六、列缺穴
1.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2.作用机制:列缺穴对鼻炎的改善作用在于调节肺经气血,因为肺与鼻相通,通过调节肺经气血可影响鼻部功能。不同性别、年龄的鼻炎患者刺激列缺穴都可能对缓解鼻炎症状有帮助,例如老年鼻炎患者,刺激列缺穴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呼吸及鼻部不适,但需注意正确的刺激方法和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治疗法可作为鼻炎辅助治疗手段,若鼻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遵循正规的医疗治疗方案。同时,不同个体对穴位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在进行穴位刺激时应根据自身感受适度操作,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进行穴位刺激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