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治疗感染灶(抗生素应用)、对症治疗(利尿消肿、控制高血压、防治并发症)及中医中药治疗(辨证论治),一般治疗中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等;治疗感染灶针对链球菌感染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中医中药作为辅助治疗需辨证论治且注意儿童用药特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通常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时间,避免因活动过度导致病情加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限制其活动范围。对于有水肿的患者,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水肿消退。
2.饮食: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1-3g。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同时要控制蛋白质摄入,一般给予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成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0.5-0.8g/kg,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还需注意热量供应,保证足够热量摄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二、治疗感染灶
1.抗生素应用:以往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若有明确链球菌感染证据,如咽拭子培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等,需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灶。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可消除潜在的免疫原,防止疾病反复或迁延不愈。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调整,根据体重等因素准确给药,同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三、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经休息、限盐后水肿仍明显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增加尿量,减轻水肿。儿童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因为儿童肾脏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利尿减轻水肿,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循环血量,减轻心脏等器官的负担。
2.控制高血压:血压轻度升高者,通过休息、限盐后可恢复正常,一般无需使用降压药;若血压持续升高,可选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可防止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儿童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3.防治并发症:若出现急性心力衰竭,需积极治疗,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若发生高血压脑病,需迅速降压,可选用硝普钠等药物。对于不同并发症的处理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儿童急性心力衰竭时,要注意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中医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如风水相搏证可采用疏风清热、宣肺行水的治法,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湿热内蕴证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治法,常用三仁汤加减等。中医中药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症状,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体质特点和用药禁忌,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中药的质量和用药安全,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