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类有八珍颗粒、归脾丸、阿胶补血颗粒等,具补气益血等功效;中成药使用需注意特殊人群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非药物干预可通过饮食调整(宜食滋阴补血食物、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和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适度运动)辅助改善气血不足兼阴虚状况。
一、中药类
1.八珍颗粒:由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等。
2.归脾丸: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等。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相关症状有一定作用。
3.阿胶补血颗粒:由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组成,具有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的功效,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劳咳嗽等气血不足兼阴虚的情况。阿胶富含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对补血有一定作用。
二、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儿童由于其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上述补气血兼阴虚的中成药,如需使用应严格遵循儿科医生的指导,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量用药情况。老年人使用时也需注意,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最好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合理用药。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这些补气血兼阴虚的中成药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因为可能存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如,与某些抗凝药物同时使用时,需警惕出血等风险的变化。
三、非药物干预辅助改善
1.饮食调整
宜食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气血不足兼阴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有一定帮助;桑葚,可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适合阴虚血亏的人群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常见的补气血食物。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容易耗伤阴液,加重阴虚气血不足的症状;也要少吃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
2.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气血生化的重要时段,长期熬夜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阴虚的恢复。成年人一般建议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来保障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太极拳则注重身心的调和,有助于滋阴养血,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气血。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