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样,有蛋白尿,可反映肾小球损害程度;有血尿,包括镜下和肉眼血尿,提示肾小球病变;有水肿,与水钠潴留有关,影响不同年龄患者健康;常伴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伤;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指标是评估病情和预后关键。
1.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一般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从病理生理角度看,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原本不能滤过或滤过极少的蛋白质进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蛋白尿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相对更隐匿,而成年患者可能因出现泡沫尿等较易察觉,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
意义:蛋白尿的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损害的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异常,提示病情可能处于进展状态,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等情况。
2.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主要类型,其形成机制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因素有关,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不同年龄患者血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血尿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忽视,成年患者肉眼血尿相对更易被察觉,但无论是哪种血尿表现,都提示肾小球存在病变。
意义:血尿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也是评估病情的一个方面,持续的血尿可能意味着肾小球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对肾小球的损伤在继续,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及病情发展情况。
3.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水肿症状。水肿可表现为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在儿童患者中,水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干预;成年患者水肿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不同性别患者水肿表现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基础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差异。
意义:水肿的程度及发展变化可以反映水钠潴留的情况以及肾功能受损的部分情况,若水肿进行性加重,提示肾功能可能在进一步恶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
4.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的发生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高血压可能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需要重视,因为长期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小球的损伤;成年患者高血压较为常见,且高血压本身也会对心脑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害。
意义: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控制血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非常重要,监测血压变化能帮助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
5.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展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功能损害可能对其未来健康影响更大;成年患者肾功能损害若不及时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肾衰竭等严重阶段。
意义:肾功能指标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键指标,通过监测肾功能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