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瘤属于癌症,按世卫组织分级分Ⅰ-Ⅳ级,不同级别的临床特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主要源于自身细胞基因变异等内部异常增殖因素,Ⅰ级相对生长慢预后较好,Ⅱ级有侵袭性易复发,Ⅲ级恶性程度介于Ⅱ、Ⅳ级间,Ⅳ级胶质母细胞瘤高度恶性。
一、星形胶质瘤的病理特征与癌症属性体现
从病理角度看,癌症的本质是细胞的异常增殖且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虽然星形胶质瘤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生长,但具有类似癌症的无序增殖特性)。星形胶质瘤的肿瘤细胞在形态、生长方式上呈现出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不同的特征,会不断增殖并占据正常脑组织空间,破坏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符合癌症的基本生物学行为。例如,胶质母细胞瘤(Ⅳ级星形胶质瘤)的肿瘤细胞常常呈浸润性生长,向周围正常脑组织广泛侵犯,难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干净。
二、不同分级星形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与癌症恶性程度的关联
Ⅰ级星形胶质瘤:生长相对缓慢,边界相对清楚,手术切除效果较好,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也属于肿瘤性病变,具有细胞增殖的特性,具备癌症的基本属性,只是恶性程度较低。
Ⅱ级星形胶质瘤:为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有一定的侵袭性,复发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有向高级别转化的可能,其细胞增殖活动比Ⅰ级更活跃,符合癌症逐渐进展恶化的过程特点。
Ⅲ级星形胶质瘤:属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介于Ⅱ级和Ⅳ级之间,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更明显,增殖速度加快,患者预后较Ⅱ级更差,具有癌症侵袭、增殖等恶性肿瘤的典型表现。
Ⅳ级星形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的癌症,肿瘤细胞高度异型,增殖迅速,常伴有坏死、出血等表现,患者生存期短,浸润性生长特征显著,严重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是典型的恶性肿瘤代表。
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星形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年龄:不同年龄段发生星形胶质瘤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患星形胶质瘤,但相对成人来说发病率较低。儿童星形胶质瘤中Ⅰ级和Ⅱ级相对多见一些,在治疗和预后方面需要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儿童的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治疗时要权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成人星形胶质瘤中高级别肿瘤相对更多见。
性别:目前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瘤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男女发病概率相对较为接近,但在不同分级肿瘤中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别,不过总体性别因素不是决定星形胶质瘤是否为癌症以及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生活方式: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单一的生活方式因素会直接导致星形胶质瘤的发生,但长期暴露于一些可能的致癌因素环境中可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接触某些放射性物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体身体健康有益,对于星形胶质瘤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适当的休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更好地应对疾病,但生活方式本身不是引发星形胶质瘤为癌症的根源,星形胶质瘤的发生主要还是源于自身细胞的基因变异等内部因素导致的异常增殖。
病史: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特殊病史的人群,患星形胶质瘤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病史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增加星形胶质瘤发生的潜在风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还需结合个体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