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脊髓损伤的原因包括外伤性因素和非外伤性因素。外伤性因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外伤;非外伤性因素包括脊柱病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和血管性因素(脊髓血管畸形、脊髓梗死)。
一、外伤性因素
1.交通事故:机动车碰撞、翻车等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常见外伤性原因。据相关研究统计,在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例中,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高。车辆的剧烈撞击会使脊柱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进而导致脊髓受到挤压、牵拉或挫裂等损伤。对于年轻男性等经常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群,由于出行频率相对较高,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脊髓损伤的风险相对增加。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的高速碰撞事故中,车辆的快速运动使得车内人员的脊柱无法承受瞬间的巨大冲击力,容易引发脊髓损伤。
2.高处坠落:从高处跌落时,身体垂直下落,脊柱着地或受到冲击,也极易造成脊髓损伤。比如建筑工人在高处作业时不慎坠落,或者人们从多层建筑物上跌落,脊柱的受力情况复杂,可能导致椎体骨折、脱位等,进而压迫或损伤脊髓。老年人由于骨骼强度下降,在高处坠落时发生脊髓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骨骼更易骨折,而骨折碎片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脊髓。
3.暴力外伤:如棍棒打击、重物砸伤等暴力行为作用于脊柱部位,可直接导致脊髓损伤。在一些暴力冲突场景中,受害者可能因被击打脊柱而引发脊髓损伤。这类损伤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暴力的强度密切相关,暴力强度越大,对脊髓的损伤可能越严重。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或生活在治安较差区域的人群,需特别注意避免此类暴力外伤导致脊髓损伤。
二、非外伤性因素
1.脊柱病变
脊柱肿瘤:脊柱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都可能侵犯脊髓导致损伤。脊柱原发性肿瘤如脊索瘤等,会逐渐生长并压迫脊髓;转移性肿瘤则多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脊柱,进而累及脊髓。肿瘤的生长会破坏脊柱的正常结构,对脊髓产生机械性压迫,随着肿瘤的增大,脊髓受压情况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脊髓损伤。对于有肿瘤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肿瘤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脊柱情况,因为肿瘤转移可能无声无息地侵犯脊柱并损伤脊髓。
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变会侵蚀脊柱骨质,导致椎体破坏、塌陷,进而压迫脊髓。在结核病高发地区,脊柱结核导致脊髓损伤的病例并不少见。结核病变的慢性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对脊髓造成压迫,若不及时治疗,脊髓损伤会逐渐加重。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从而增加脊柱结核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2.血管性因素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畸形的血管团可能会压迫脊髓或导致脊髓血管破裂出血,进而损伤脊髓。脊髓血管畸形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但青少年相对较为常见。血管畸形的存在使得脊髓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结构受到破坏,容易引起脊髓缺血、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对于怀疑有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需要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脊髓梗死:各种原因导致脊髓血管阻塞,引起脊髓缺血性坏死,从而造成脊髓损伤。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脊髓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液供应不足,使得脊髓组织发生梗死。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因此脊髓梗死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也可能引发脊髓梗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