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解痉止痛(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和驱虫(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手术有指征(出现严重并发症等,不同年龄患者情况不同)和方式(胆总管切开取虫术等,不同性别患者有不同考量),还有儿童、女性、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如儿童用药剂量严格、女性考虑生理期和生殖系统、老年患者评估身体机能等。
一、非手术治疗
1.解痉止痛:
胆道蛔虫病常引起剧烈腹痛,可选用阿托品等M受体阻滞剂,通过松弛胆道括约肌,缓解痉挛性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平滑肌痉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作用原理相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谨慎使用,比如青光眼患者禁用阿托品,因为阿托品会升高眼压,加重病情。
山莨菪碱也是常用药物,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在儿童中使用时,要注意其对呼吸、心率等的影响,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2.驱虫治疗:
阿苯达唑是广谱驱虫药,可抑制蛔虫摄取葡萄糖,使虫体糖原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其驱虫原理一致,但儿童使用时需根据体重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剂量范围使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剂量不当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甲苯咪唑能抑制蛔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能源耗竭而死亡。在女性生理期使用时,一般不影响药物的驱虫效果,但需关注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如胆道感染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高热不退、感染性休克等表现;或胆道蛔虫引起胆道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法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胆道梗阻严重;还有胆道蛔虫导致胆道穿孔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对于并发症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更脆弱,出现并发症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更早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胆总管切开取虫术,通过切开胆总管,直接取出蛔虫。对于伴有胆道感染、胆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进行胆道引流等操作。在女性患者中,手术操作需考虑盆腔解剖结构等因素,避免对生殖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胆道蛔虫病需特别注意,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腹痛等症状的变化。在非手术治疗时,使用解痉止痛药物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药物过量。驱虫治疗时,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准确用药,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
2.女性:
女性在患有胆道蛔虫病时,要考虑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时,需注意一些药物对生理期的影响,如阿托品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但一般影响较小。手术治疗时,要考虑生殖系统与胆道的解剖关系,避免手术对生殖系统造成损伤。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在治疗胆道蛔虫病时,非手术治疗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等情况。手术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评估,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