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多饮水;抗感染要根据病原菌选合适抗生素,疗程10-14天;对症治疗包括退热、缓解尿痛等;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如儿童选抗生素要避影响发育药物,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药物,老年人综合基础病选药并监测不良反应。
一、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肾脏负担,促进身体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协助来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例如,学龄儿童可能需要减少学习活动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多饮水:增加水分摄入,多排尿,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清除尿道中的细菌,降低细菌在尿路中的浓度,从而减轻感染症状。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比如,幼儿的饮水量要根据体重等因素合理安排,避免过多或过少。
二、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选择: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等,一般可选用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等,但需注意18岁以下儿童禁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等抗生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需谨慎考虑。例如,孕妇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抗生素,需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疗程:急性肾盂肾炎的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于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或复杂肾盂肾炎,疗程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使用抗生素时更要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对症治疗
退热: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禁忌。对于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物理降温方法,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热药物。例如,儿童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但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
缓解尿痛等症状:对于出现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可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以减轻尿痛症状。但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例如,对于有胃溃疡的患者,使用碳酸氢钠可能需要谨慎,因为碳酸氢钠可能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等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肾盂肾炎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肾盂肾炎较为常见,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等。例如,婴幼儿肾盂肾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拒食、哭闹等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肾盂肾炎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用药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类药物相对较为安全。同时,要加强孕期监测,包括肾功能、胎儿情况等。
老年人:老年人肾盂肾炎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减慢,容易发生药物蓄积,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