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大量蛋白尿指尿蛋白定量大于50mg/(kg·d),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有关;高度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始渐及全身呈凹陷性,与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高脂血症是血中胆固醇等升高,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分解代谢障碍有关;低蛋白血症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是水肿重要原因且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三高一低”形成关联紧密,其指标可用于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小儿需注意休息,家长要密切关注指标变化并定期复查。
一、“三高一低”的
1.大量蛋白尿: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尿蛋白定量通常大于50mg/(kg·d)。大量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漏出。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小儿发生大量蛋白尿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在外观上表现为水肿等症状时才被发现蛋白尿情况,而年长儿可能能更明确表述尿液的异常情况。生活方式方面,剧烈运动等可能会暂时影响蛋白尿的检测结果,所以需要在合适的状态下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
2.高度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呈凹陷性。水肿的发生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有关。对于小儿来说,由于其皮肤相对较薄,水肿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在病史方面,如果患儿有肾脏相关疾病的既往史,可能更容易出现肾病综合征相关的水肿表现。低龄儿童由于自身对水肿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眼睑肿胀、下肢凹陷性水肿等情况。
3.高脂血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其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有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脂血症可能会对其血管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但由于小儿的代偿能力等因素,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在生活方式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会加重高脂血症的情况,所以需要关注患儿的饮食搭配。
4.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引起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儿低蛋白血症时,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年龄因素上,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更多,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更为显著。
二、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
1.发病机制关联:“三高一低”的形成紧密相关,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又促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引发高脂血症,而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等又共同导致高度水肿。从病理角度看,多与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滤过功能异常等有关。不同年龄的小儿,其肾脏的发育程度不同,对于肾小球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后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肾病综合征时“三高一低”的表现可能与年长儿有所不同。
2.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意义:通过检测“三高一低”的指标,可以明确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同时,这些指标的变化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比如,治疗有效时,蛋白尿会减少,水肿会减轻,血浆白蛋白会逐渐升高,血脂也会逐渐下降。在生活方式方面,患儿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劳累等可能会影响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对于有肾病综合征的小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各项指标的变化,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