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急性肾炎还是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略多,常由链球菌感染诱发,起病急,1-3周发病,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血清补体C3降低、ASO升高,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中青年人多见,起病隐匿,病程超3个月,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后期有肾功能减退等,血清补体多正常、ASO不升高,病理类型多样,可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鉴别两者。
一、发病情况
1.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略多见,常因链球菌等感染诱发,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左右发病。例如,有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后约1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肾炎相关表现。
2.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以中青年人多见,男女均可发病,起病相对隐匿,病情迁延,病程多在3个月以上。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
典型表现:常出现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为洗肉水样;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明显,也可伴有下肢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
伴随表现:患者可能有乏力、腰酸、纳差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有感染灶表现,如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后的相关表现。
2.慢性肾炎:
典型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蛋白尿一般为中度-重度蛋白尿,血尿多为镜下血尿,水肿可轻可重,高血压呈持续性。
伴随表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逐渐出现乏力、疲倦、腰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急性肾炎:尿沉渣可见多形性红细胞为主的血尿,尿蛋白呈阳性,可见红细胞管型等;早期尿中可有白细胞、上皮细胞增多。
慢性肾炎:尿蛋白持续阳性,尿沉渣以变形红细胞血尿为主,可见颗粒管型等。
2.肾功能检查:
急性肾炎: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可暂时受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轻度升高,多为一过性,经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
慢性肾炎:早期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受损,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逐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3.血清学检查:
急性肾炎:血清补体C3可降低,8周内多恢复正常,这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多数患者ASO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
慢性肾炎:血清补体多正常,ASO一般不升高。
四、肾脏病理检查
1.急性肾炎:肾脏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下有驼峰样沉积物。
2.慢性肾炎:肾脏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光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等;免疫荧光和电镜表现与具体病理类型相关,一般补体沉积情况等有各自特点。
通过以上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对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进行鉴别判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例如,儿童患急性肾炎时更易出现典型的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而慢性肾炎在中青年人中更为常见且起病隐匿,需要长期关注肾功能等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