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肾盂肾炎是否恢复了
肾盂肾炎恢复情况可从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方面判断,症状表现上发热消退、尿路刺激症状减轻或消失;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恢复正常;超声检查示肾脏大小、形态及结构恢复正常;尿细菌培养转为阴性。
一、症状表现恢复情况
1.发热症状:肾盂肾炎患者常出现发热表现,若体温已恢复至正常范围(成人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且不再反复发热,是恢复的一个重要迹象。对于儿童,正常体温因年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婴儿肛温在36.5℃-37.5℃之间,口腔温度较肛温低0.3℃-0.5℃,腋下温度为36℃-37℃,若儿童体温持续维持在正常范围且无发热趋势,也是症状恢复的体现。这是因为肾盂肾炎引发发热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当感染得到控制,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2.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肾盂肾炎时,细菌感染累及尿路,会刺激尿路黏膜引起这些症状,若患者排尿时不再频繁有尿意,尿急感缓解,尿痛症状消失,说明尿路黏膜的炎症反应在减轻,是病情恢复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尿路刺激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排尿时的不安等表现,当这些表现改善时也提示恢复。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情况
1.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肾盂肾炎时尿液中白细胞会明显增多,若复查尿常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范围,提示尿路炎症得到控制。对于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在复查尿常规时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尤为重要;儿童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要注意标本的采集规范,若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也说明炎症情况好转。
红细胞:红细胞计数正常。肾盂肾炎可能会导致尿路黏膜少量出血,使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升高,当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说明尿路黏膜的出血情况停止,炎症损伤在修复。
尿蛋白:尿蛋白定量正常。如果之前有尿蛋白阳性,随着病情恢复,尿蛋白定量应降至正常范围,这表明肾脏的滤过功能恢复正常,不再有过多蛋白质漏出。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肾盂肾炎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当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会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恢复正常,这反映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标准,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在判断时要结合年龄因素。
三、影像学检查恢复情况
1.超声检查:肾脏的大小、形态及结构恢复正常。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实质回声等情况,肾盂肾炎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肾脏体积轻度增大、实质回声改变等情况,当病情恢复后,肾脏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应恢复到正常状态。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超声检查对于判断肾盂肾炎恢复情况尤为重要,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肾脏的变化。
四、细菌学检查恢复情况
1.尿细菌培养:尿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尿细菌培养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之一,若经过规范治疗后,尿细菌培养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说明尿路中的细菌已被清除,病情基本恢复。在进行尿细菌培养时,要注意标本采集的无菌操作等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反复发生肾盂肾炎的患者,定期进行尿细菌培养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细菌残留或再次感染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