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怎么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包括多方面。一般治疗中,病情稳定期可适量活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尤其老年患者更需注意;饮食上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低盐饮食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药物治疗方面,控制血压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还可依情况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减少尿蛋白,存在感染时及时用抗生素。其他治疗有透析治疗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对合适患者有效但术后需用免疫抑制剂。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谨慎计算药物剂量并监测生长指标、注重心理疏导;孕妇需病情稳定且停用影响胎儿药物后在医生指导下受孕并密切监测;老年人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注意药物剂量调整与营养状况。
一、一般治疗
1.休息:病情稳定期,可进行适量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在病情急性发作期,尤其是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尿加重等情况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休息更为重要,因为过度劳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2.饮食:
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0.60.8克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可减少体内含氮废物的生成,减轻肾脏排泄负担。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对于已经出现高血压或水肿的患者,严格限盐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二、药物治疗
1.控制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首选药物,如贝那普利、氯沙坦等。这两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2.减少尿蛋白:除ACEI和ARB类药物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减少尿蛋白。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应用。
3.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存在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感染诱发或加重病情。具体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三、其他治疗
1.透析治疗:当慢性肾炎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尿毒症症状时,需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以替代肾脏部分功能,维持生命。
2.肾移植:对于合适的患者,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肾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案需更加谨慎,药物剂量应根据体重精确计算。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此需密切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要注意心理疏导,避免疾病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2.孕妇:慢性肾炎患者怀孕风险较高,孕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同时也会增加胎儿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在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停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后,在医生指导下受孕。孕期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肾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老年人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减弱,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