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怎治
慢性肾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活动、饮食调整)、控制高血压(选择药物及控制目标)、减少尿蛋白(药物应用及生活方式影响)、延缓肾功能恶化(避免加重肾损伤因素)、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和肾移植,需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患者情况)。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劳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和活动的具体安排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根据病情适度调整;成年患者要根据自身体力情况合理规划活动量。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2.饮食调整: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正常水平,约0.8-1.0g/(kg·d);肾功能不全时,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蛋白质的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兼顾肾功能情况。
钠盐摄入: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对血压控制也不利,不同年龄患者对钠盐的耐受和反应略有不同,但都需要遵循低钠饮食原则。
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一般尿量正常时,水分摄入无需严格限制;若存在少尿、水肿等情况,需限制水分摄入。
二、控制高血压
1.降压药物选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ACEI和ARB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对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保护有一定益处。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要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合并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可更严格,尽量低于125/75mmHg。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基本一致,但儿童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减少尿蛋白
1.药物应用:ACEI和ARB类药物除了降压外,还能减少尿蛋白。对于一些病情需要的患者,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来进一步减少尿蛋白,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2.生活方式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尿蛋白,如保持合理的饮食、适度运动等,这些措施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间接影响尿蛋白水平。
四、延缓肾功能恶化
1.避免加重肾损伤因素: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肾毒性反应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更要严格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积极控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好发部位和表现略有差异,需及时发现和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等:高血压、高血糖等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要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炎患者,血糖控制尤为重要。
五、肾脏替代治疗
1.透析治疗:当慢性肾炎患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腹膜透析则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儿童患者进行透析时要特别注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案。
2.肾移植: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有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预防排斥反应。肾移植的选择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儿童患者进行肾移植的难度和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