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三期属早期阶段,病理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GFR在正常高值或轻度下降,有微量白蛋白尿,短期对健康影响小但不干预可进展;需严格控血糖,不同年龄方式有别,控血压至<130/80mmHg,选保护肾脏降压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理及指标情况
1.病理方面
糖尿病肾病三期的病理表现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轻度增宽等。从肾小球滤过率(GFR)来看,此时GFR处于正常高值或轻度下降,但仍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在60-90ml/(min·1.73m2)之间时处于三期范围,不过这个阶段肾脏的结构已经开始出现较为轻微的异常改变,但还未达到严重损伤的程度。
2.蛋白尿情况
此阶段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处于20-200μg/min或30-300mg/24h之间。虽然是微量蛋白尿,但这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提示肾脏的滤过屏障已经开始受到糖尿病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变化。
二、对健康的影响及发展可能性
1.对健康的短期影响
在糖尿病肾病三期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不适,如部分患者可能仅在检查尿常规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对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此时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2.病情发展可能性
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病情有可能逐渐进展到糖尿病肾病四期、五期。一旦发展到四期,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或>300mg/24h),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到五期则为肾衰竭阶段,出现严重的肾功能不全,会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水肿、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三、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年轻患者由于身体代谢相对旺盛,可能需要更严格地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如胰岛素等)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等。老年患者则要兼顾低血糖风险等因素,在安全范围内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年轻患者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2.血压控制
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选择具有保护肾脏作用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但在用药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等指标,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或肾功能短期内波动等情况。
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对于合并有水肿等情况的患者还要适当减少盐的摄入。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发展到糖尿病肾病三期,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在血糖控制方面,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胰岛素的使用需要精确调整,既要控制血糖,又要避免低血糖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肾病三期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干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多器官功能的保护。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