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相关问题可体现在情绪、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情绪上有持续低落心境、缺乏愉悦感;认知上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躯体有睡眠障碍、疲劳感、躯体不适;行为表现为活动减少、社交退缩,不同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因自身情况有差异。
缺乏愉悦感:对日常活动失去原本应有的乐趣,比如以往喜欢和朋友聚会、运动等,现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感受不到快乐,即使努力去参与也难以体验到愉悦情绪。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缺乏愉悦感的情况,而有慢性病史的患者,由于身体长期处于不适状态,也可能影响其对事物的愉悦感受。
认知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工作或日常活动,表现为容易走神,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任务。儿童可能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做作业时容易分心;成年人可能在工作中出现决策迟缓、容易遗漏工作细节等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可能因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有焦虑或抑郁病史的人群,在疾病复发时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较快,如忘记约会、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等。老年人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会有一定生理性减退,但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可能更为明显且超出正常衰老范围。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方式下的人群,由于压力对大脑神经递质等的影响,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情况,而有脑部慢性疾病史的患者,抑郁情绪可能会加重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躯体方面
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或早醒等。入睡困难表现为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难以进入睡眠状态;早醒则是指比平时醒来的时间提前,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儿童可能出现夜间睡眠不安、频繁翻身等情况;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对更为常见,且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导致的睡眠障碍可能使老年人原本的睡眠问题加重。生活不规律,经常昼夜颠倒的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而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史的患者,抑郁情绪可能会使睡眠障碍进一步恶化。
疲劳感:持续感到身体疲倦,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表现为缺乏精力,不想进行体力或脑力活动。青少年可能在学习时容易感到疲惫,影响学习效率;成年人可能在工作中很快出现劳累感,影响工作表现。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如经常加班、缺乏营养摄入的人,更容易出现疲劳感,而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同时合并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的患者,疲劳感会更为严重。
躯体不适:可能出现多种躯体部位的不适,如头痛、背痛、胃痛等,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头痛可能表现为头部胀痛、隐痛等不同形式;胃痛可能表现为胃部隐痛、胀痛或不适感等。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躯体不适可能会更加明显,而有慢性疼痛病史的患者,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可能会使躯体不适的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
行为方面
活动减少:表现为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比如原本喜欢外出散步、运动,现在变得很少外出,常待在室内,行动迟缓。儿童可能从活泼好动变得较为安静,不愿意参与户外活动;老年人活动减少可能更为突出,可能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不动。生活方式单一、缺乏社交活动的人,更容易出现活动减少的情况,而患有关节炎等导致行动不便疾病同时合并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活动减少会更为显著。
社交退缩:避免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如拒绝朋友的聚会邀请、减少与同事的交流等。青少年可能从积极参与社交变得回避社交场合,如不愿意去学校参加集体活动;成年人可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长期处于社交压力大或有社交创伤经历的人,更容易出现社交退缩情况,而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基础疾病同时伴有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的人群,社交退缩问题会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