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致肾小球病变,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诊断靠蛋白尿检测、血浆白蛋白测定及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有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肾病综合征的定义与主要表现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特点,例如儿童患者水肿往往较为明显,可能迅速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等情况。
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1.蛋白尿检测: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大量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定量较少,当出现肾病综合征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
2.血浆白蛋白测定:检测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是低蛋白血症的诊断依据之一。
3.其他相关检查:还需进行肾功能检查、肾脏病理活检等,肾功能检查可了解患者肾脏功能状态,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及预后有所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等。
三、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水肿明显时需卧床休息,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
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保证热量摄入,同时注意低盐饮食,水肿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g以下,避免加重水肿。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要减少脂肪摄入。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等发挥作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的方案有所差异,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常采用较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等。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激素抵抗的患者或存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
其他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使用抗凝药物等,防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四、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防治
1.感染
原因:由于大量蛋白丢失,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
防治: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选用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感染预防,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等。
2.血栓、栓塞并发症
原因: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防治: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等。一旦发生血栓、栓塞,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溶栓等治疗。
3.急性肾损伤
原因: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应用肾毒性药物等可导致急性肾损伤。
防治:去除诱因,如调整液体摄入量等,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要注意激素等药物对儿童生长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需家长密切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水肿可能不典型,但仍需关注液体平衡等情况。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月经周期等情况对病情的影响,同时在使用一些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时要谨慎,如某些免疫抑制剂等,需关注对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