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什么
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包括缺血性肾损伤、肾毒性物质损伤和挤压伤相关肾损伤。缺血性肾损伤因肾灌注不足,如大量失血、长时间低血压、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等致肾组织缺血引发;肾毒性物质损伤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损伤肾组织细胞所致;挤压伤相关肾损伤是肢体或躯干长时间挤压后肌肉坏死释放肌红蛋白等致肾小管阻塞及毒性作用引发,不同人群需针对各自情况密切监测、做好防护等。
一、缺血性肾损伤
1.原因及机制:各种原因导致肾灌注不足是常见诱因,如大量失血(严重外伤、消化道大出血等),会使肾脏血液供应减少,肾脏血流灌注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长时间低血压,例如休克未得到及时纠正,肾脏持续处于缺血状态,肾小管上皮细胞会因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也可造成肾组织缺血,影响肾脏正常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引发急性肾衰。以创伤导致大量失血为例,当失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肾脏血流急剧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首先受到影响,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受损,导致肾小管阻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相关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失血风险的人群,如外伤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患者等,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指标。手术中要尽量减少失血,术后及时补充血容量。老年人由于自身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在发生失血或低血压时更易出现缺血性肾损伤,需更加谨慎地维持其循环稳定。
二、肾毒性物质损伤
1.原因及机制:多种肾毒性药物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其可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损害。药物在肾脏内积聚,干扰肾小管细胞的代谢,影响细胞的离子转运等功能,使肾小管出现变性、坏死,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此外,重金属(如汞、铅等)、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等也具有肾毒性,它们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直接或间接损伤肾组织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例,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酶释放增加,导致细胞自溶,同时还会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功能,造成细胞内离子失衡,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最终引发急性肾衰。
2.相关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需使用可能具有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儿童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肾毒性物质更敏感)、已有肾功能不全基础的患者等,在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孕妇使用肾毒性药物需格外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肾脏发育,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在接触重金属或有机溶剂的职业人群中,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相关毒性物质,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三、挤压伤相关肾损伤
1.原因及机制:肢体或躯干受到长时间挤压后,肌肉组织大量坏死,释放出肌红蛋白等物质。肌红蛋白经肾小管滤过,在酸性尿液环境下易沉积在肾小管内,引起肾小管阻塞,同时肌红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在严重的地震、矿难等事故中,被困人员肢体长时间受挤压后被解救,之后易出现挤压综合征相关的急性肾衰,就是因为肌肉坏死释放的大量肌红蛋白等毒性物质损伤肾脏。
2.相关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有肢体挤压风险的人群,如从事高危行业(建筑、矿山等)人员,要加强安全防护教育。一旦发生挤压伤,应尽快解除挤压因素,及时补液,以促进肌红蛋白等毒性物质的排泄,同时密切观察尿量、肾功能等变化。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但在挤压伤时损伤可能更易波及肾脏,需更加迅速地进行救治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肾衰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