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肾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表现,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进展后蛋白尿增多;水肿因水钠潴留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早期轻后期全身;常合并高血压且相互加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等升高;还会有贫血、食欲减退等其他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需重视相关监测和管理。
一、蛋白尿
1.早期表现: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此时常规尿常规可能无法检测出,需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检测来发现。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肾脏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使得原本不能滤过或少量滤过的白蛋白漏出到尿液中。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检查非常重要,因为这能早期发现肾病的迹象,而年龄较大、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
2.进展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逐渐增多,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会升高。此时肾脏的损伤进一步加重,肾小球的损伤范围扩大,滤过功能严重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
二、水肿
1.原因及表现: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体内水钠潴留以及蛋白质丢失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睑、脚踝等部位的轻度水肿,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较为明显,活动后可能有所减轻。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逐渐蔓延至全身,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甚至会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水肿情况,而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水肿的出现提示病情可能已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水钠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水肿且恢复相对较慢。
三、高血压
1.与肾病的关联: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肾病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肾脏受损后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等。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肾病的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有所下降,在患有糖尿病肾病时更要注意血压的管理,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有助于延缓肾病的进展。
四、肾功能减退
1.指标变化: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eGFR会逐渐下降。早期可能eGFR轻度降低,随着病情进展,eGFR下降明显,当eGFR小于60ml/(min·1.73m2)且持续3个月以上时,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肾功能减退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氮等不能正常排出体外,在体内蓄积,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情况。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肾功能相对较弱,肾功能减退时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悸、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五、其他表现
1.贫血:肾功能受损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患者。对于贫血,需要进一步评估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但要注意与糖尿病的饮食管理相结合。
2.食欲减退:由于体内代谢废物蓄积,以及肾功能减退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长期食欲减退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保证营养摄入对于维持身体机能和病情控制都非常重要,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供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易消化的食物来保证营养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