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从多方面进行治疗与防治。一般治疗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度活动,以及根据肾功能等调整蛋白质、钠盐、水分摄入;控制高血压需选用合适药物并达相应目标;减少尿蛋白可应用特定药物及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延缓肾功能恶化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并发症防治需预防感染、防治贫血等,儿童患者在各方面治疗中需特殊关注其生理特点及相关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肾脏负担,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加重。
2.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给予正常量的蛋白质摄入(0.8-1.0g/(kg·d)),但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摄入可适当增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兼顾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摄入量。
钠盐摄入:水肿和高血压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小于3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含钠盐高的食物。不同年龄儿童对钠盐的耐受量不同,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水分摄入:水肿少尿患者需控制水分摄入,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上500ml左右;无明显水肿和少尿的患者,水分摄入可不严格限制,但也不宜过多。
二、控制高血压
1.药物选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等,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对于儿童患者,使用ACEI和ARB类药物时需谨慎,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不同。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伴有大量蛋白尿(>1g/d)的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以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压控制目标略有差异,需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和病情进行调整。
三、减少尿蛋白
1.药物应用:除了上述降压药物中具有减少尿蛋白作用的ACEI和ARB外,对于一些病情需要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非药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减少尿蛋白,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尿蛋白水平。
四、延缓肾功能恶化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除了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外,还需积极控制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可根据血脂情况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但儿童患者使用降脂药物需谨慎评估。同时,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关注生长发育指标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确保在治疗过程中儿童的健康得到全面关注。
五、并发症防治
1.感染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等。
2.贫血防治: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现肾性贫血,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等进行治疗。儿童患者出现肾性贫血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和贫血对身体的影响,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