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可通过症状表现自查和量表评估来初步自测,症状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如不同年龄段、男女在不同时期的情绪表现差异)和多种躯体不适(与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相关),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有相应评分标准及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但自测有局限性,不能替代专业诊断,因一些严重躯体疾病可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且个体差异会影响自测结果,如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女性孕期特殊变化等都使自测难准确评估,必须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诊断。
一、神经官能症的常见自测方法及相关指标
(一)症状表现自查
1.情绪方面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抑郁等情绪的频繁出现。例如,焦虑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抑郁则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且这种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人可能更易因社交、工作压力出现焦虑情绪相关表现,而中老年人群可能因身体机能变化等出现抑郁相关情绪波动。
对于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情绪,使其更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相关情绪症状;男性在面临工作竞争、家庭责任等压力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绪问题,但表现形式可能相对含蓄。
2.躯体症状方面
会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以头痛为例,可能表现为头部胀痛、刺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持续时间不定,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或减轻。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过度吸烟饮酒的人群,更易出现躯体症状相关的神经官能症表现,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平衡,增加神经官能症的发病风险。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出现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时更需警惕是否为神经官能症相关表现,需与原发病症状进行鉴别。
(二)量表评估
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该量表包括14个项目,7个项目评估焦虑,7个项目评估抑郁。每个项目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0-21分。其中,0-7分表示无焦虑或抑郁症状;8-10分表示可能有焦虑或抑郁症状;11-21分表示肯定有焦虑或抑郁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来源多样,正常范围可能更倾向于较低分值,而中老年人群随着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正常范围也需综合考虑。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进行量表评估时,需结合自身激素变化等因素,因为这些时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量表评分的准确性,需要专业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二、神经官能症自测的局限性
(一)不能替代专业诊断
自测方法只能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因为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可能表现出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出现心慌、手抖、多汗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焦虑的躯体症状,仅通过自测无法准确区分是神经官能症还是其他躯体疾病。所以即使自测提示可能有神经官能症相关表现,也必须及时就医,由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对于有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时可能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感觉异常等表现,更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不能仅凭自测结果自行判断。
(二)个体差异影响
不同个体对症状的感受和描述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症状感知较为敏感,自测时可能过度解读一些轻微的身体不适为神经官能症相关表现;而有些人可能对症状耐受性较强,即使存在较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相关症状,自测时也可能漏诊。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准确描述自身的情绪和躯体症状,单纯通过自测方法难以准确评估是否患有神经官能症,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情绪变化等,并及时带儿童就医,由医生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专业评估。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特殊变化,自身对症状的感受和理解可能与非孕期不同,自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