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病人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慢性肾炎患者需从休息与活动、饮食管理、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管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饮食上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控制盐分和水分;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呼吸道防护来预防感染;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并根据结果调整方案。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一般建议卧床休息1-2周,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病情恢复。例如,过度劳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而感染又会加重肾炎病情。
2.缓解期: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活动量适中,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使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量应有所不同,年轻人相对可以适当增加活动强度,但也需在自身耐受范围内;老年人则要更加温和,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二、饮食管理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轻度肾功能损害时,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中度肾功能损害时,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g/(kg·d);重度肾功能损害时,蛋白质摄入量需进一步限制。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50%以上。因为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的滤过负担,而优质蛋白质在提供必要营养的同时,产生的含氮废物相对较少。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优质蛋白质占比的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相对较慢。
2.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3-5g以内。减少盐分摄入可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因为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水肿,进而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例如,高盐饮食的慢性肾炎患者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水肿和血压波动。不同性别在盐分摄入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烹饪时更倾向于使用较多调料,需特别注意控制盐分;有高血压病史的慢性肾炎患者更要严格限制盐分摄入。
3.水分摄入:根据尿量调整水分摄入。若尿量正常,无水肿,水分摄入不必严格限制;若有水肿或少尿,应限制水分摄入,一般每日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左右。因为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加重水肿,而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肾脏灌注。例如,尿量较少的慢性肾炎患者,如果不控制水分摄入,水肿会进行性加重,不利于病情控制。
三、预防感染
1.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防止皮肤感染。因为皮肤感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肾脏,诱发或加重肾炎。例如,皮肤疖肿等感染病灶可能成为细菌的来源,进而影响肾脏。不同年龄的人群在个人卫生方面要注意不同的细节,儿童要注意定期清洁身体,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清洁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搓洗,防止皮肤损伤。
2.呼吸道防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肾炎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在季节交替时,要及时增减衣物;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例如,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慢性肾炎患者在冬季更要注意保暖和呼吸道防护。男性和女性在呼吸道防护上没有特殊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慢性肾炎患者,更要加强防护。
四、定期复查
1.复查项目: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尿常规可以了解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等情况,肾功能检查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是否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一般建议每月复查一次尿常规,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肾功能和血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有所不同,病情较重的患者复查频率应相对更密集。例如,肾功能急剧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肾功能。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和生活管理方案。如果尿常规中蛋白质增多、肾功能出现恶化迹象或血压控制不佳等,需要及时就医,调整饮食、休息或药物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例如,若复查发现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可能需要调整蛋白质等饮食摄入的具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