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得了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可从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症状表现有水肿(常见于眼睑、面部、下肢等,不同人群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不同)和尿液异常(泡沫多、血尿等,不同人群察觉及相关影响因素不同);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可见尿蛋白阳性、红细胞计数异常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评估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检查中血肌酐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能更准确反映滤过功能;影像学检查中肾脏B超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改变。
一、症状表现方面
1.水肿情况: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现象,常见于眼睑、面部以及下肢等部位。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往往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身体代谢后,水分在疏松组织部位积聚。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水肿而活动受限,成人可能会发现鞋子穿着变紧等情况;不同性别在水肿表现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关注面部水肿对外观的影响;有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水肿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有肾脏基础病史的人群水肿可能更易反复。
2.尿液异常:尿液颜色、性状等会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或镜下可见红细胞。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尿液异常的察觉能力不同,儿童可能因不会表达而被家长发现尿液异常,成人可自行观察到尿液颜色等变化;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干扰对血尿的判断,需注意区分;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增加尿液异常的发生风险;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等情况的人群,尿液异常可能与慢性肾炎的表现混淆,需仔细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是慢性肾炎常见的表现之一,通过尿常规可以检测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同时,尿红细胞计数可能异常,若尿中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源性血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要家长配合留取标本,要注意标本的采集规范;女性在留取尿常规标本时需避开月经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肾炎。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该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0.15克,若超过此值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相对较困难,需要耐心操作;男性和女性在留取标本时无特殊性别差异,但要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留取;长期高蛋白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有肾脏基础病变的人群需要定期复查该指标来监测病情变化。
三、肾功能检查方面
1.血肌酐测定: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血肌酐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血肌酐正常范围低于成人;男性和女性血肌酐正常范围也有差异,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长期大量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肾脏血流,进而影响血肌酐水平;有慢性肾脏病史的人群血肌酐变化对病情监测至关重要,需定期检测。
2.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通过血肌酐等指标可以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计算方法与成人不同;女性由于生理特点,肾小球滤过率可能相对低于同年龄男性;长期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有高血压病史且合并肾脏损害风险的人群需要关注eGFR的变化;有肾脏疾病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定期评估eGFR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1.肾脏B超检查:肾脏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不同年龄人群肾脏B超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结构观察需更细致;男性和女性肾脏B超表现无本质区别,但要注意检查时的体位等因素;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肾脏B超结果;有肾脏外伤病史等情况的人群进行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肾脏当前结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