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避孕方法
安全期避孕法是根据女性月经周期,将其分为易受孕期和不易受孕期,在不易受孕期性生活以避孕的方法。计算方法有日历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者,通过最长、最短周期计算易受孕期)、基础体温法(依据排卵后体温升高特性,连续测量3个月以上找规律)、宫颈黏液观察法(根据黏液随激素变化的性状判断)。其失败率高,约20%,因排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因生殖内分泌轴未成熟,不适合;哺乳期女性即使月经未恢复也可能排卵,不适合;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周期紊乱,同样不适合,这三类人群都应选择更可靠避孕方法。
一、什么是安全期避孕方法
安全期避孕法,又称自然避孕法,是根据女性月经周期,通过计算或观察,将月经周期分为易受孕期和不易受孕期,在不易受孕期进行性生活以达到避孕目的的方法。此方法基于精子和卵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生存时间有限,以及卵子一般在排卵后24小时内受精能力最强,而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可存活35天的生理特性。
二、计算安全期的方法
1.日历法
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月经周期是从本次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天数。一般正常生育年龄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首先确定最长和最短的月经周期,从最短周期天数中减去18,从最长周期天数中减去11,所得数字分别为排卵前易受孕期的开始和排卵后易受孕期的结束。例如,若某女性最长月经周期为32天,最短为28天,2818=10,3211=21,即月经来潮第10天到第21天为易受孕期,其余时间为相对安全期。但该方法仅适用于月经周期非常规律,且周期波动在2830天左右的女性,对于周期不规律者误差较大。
2.基础体温法
女性在月经周期中,体温会随激素变化而波动,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体温会升高0.30.5℃。每天早晨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升高前3天内为易受孕期,之后至下次月经来潮为相对安全期。需注意测量基础体温需连续测量至少3个月,以了解自身体温变化规律,且测量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如保证足够睡眠、测量前不能活动等,否则结果不准确。
3.宫颈黏液观察法
宫颈黏液受卵巢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月经干净后,宫颈黏液量少、黏稠且混浊,此时为不易受孕期。随着雌激素水平升高,黏液量增多、稀薄、透明,呈蛋清样,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此时接近排卵期,为易受孕期。排卵后,孕激素作用下,黏液又变得黏稠、混浊,拉丝度差,此时为不易受孕期。通过观察宫颈黏液性状判断安全期,要求女性需经过一定训练,准确识别黏液变化特征。
三、安全期避孕的成功率与失败原因
1.成功率
安全期避孕的失败率相对较高,即使正确使用,失败率仍可达20%左右。若使用方法不准确,失败率更高。该方法并非可靠的避孕方式,不建议作为常规避孕手段。
2.失败原因
女性的排卵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活方式改变、情绪波动、环境变化、疾病、药物等。例如,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突然更换生活环境等都可能使排卵提前或推迟,甚至发生额外排卵,而安全期计算是基于规律排卵,一旦排卵时间改变,原本计算的安全期可能变为易受孕期,导致避孕失败。
四、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生殖内分泌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使用日历法计算安全期误差极大,不建议采用。基础体温法和宫颈黏液观察法虽理论上可行,但青春期女性可能缺乏足够耐心和知识准确操作,也增加避孕失败风险,故青春期女性应选择更可靠避孕方法,如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套等。
2.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月经可能尚未恢复,但不代表没有排卵。部分女性在产后6周左右就可能恢复排卵,即使月经未来潮,仍有受孕可能。且哺乳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大,排卵时间更难准确预测,因此不适合使用安全期避孕,可选择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等避孕方法。
3.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紊乱,排卵不规律,使用安全期避孕失败率极高。同时,围绝经期女性一旦意外怀孕,因生理机能下降,人工流产等终止妊娠方式对身体伤害更大,所以围绝经期女性应选择更有效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直至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