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的诊断包括症状自查问卷法和专业心理评估与检查。症状自查问卷法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神经官能症简易筛查表,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性别、病史等因素;专业心理评估与检查包括精神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精神检查要考虑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特点,辅助检查有心电图、头颅CT或MRI、实验室检查等,且儿童、孕妇进行相关检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症状自查问卷法
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内容:该量表包括14个题目,7个涉及焦虑,7个涉及抑郁。例如其中有“我觉得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焦虑相关题目)、“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抑郁相关反向题目)等。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来初步评估是否存在神经官能症相关的焦虑或抑郁倾向。一般采用0-3分的评分标准,总分超过10分可能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需进一步就医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症状的感受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需要家长或老师协助观察其在学校生活、与同伴交往等方面的表现与量表题目的契合度,但该量表本身可用于各年龄段人群的初步筛查,只是在解读时需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在量表中出现焦虑或抑郁相关题目的高分情况,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状态。
2.神经官能症简易筛查表
内容:包含睡眠情况(如是否经常失眠、多梦等)、情绪状态(是否经常无端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等)、躯体不适情况(如是否经常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多种躯体不适但医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等方面的问题。例如“过去一个月内,你是否经常在夜间难以入睡?”“是否经常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心慌?”等。根据回答的肯定或否定来初步判断神经官能症的可能性。
性别因素:女性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在情绪相关题目上的得分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情绪和躯体不适方面的表现更易被触发,在使用该筛查表时需考虑性别差异对结果解读的影响。
病史影响: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在筛查时若出现相关症状,神经官能症的可能性需进一步慎重评估,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神经官能症的发病风险。
二、专业心理评估与检查
1.精神检查
内容:由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神态、言语、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思维内容(如是否有强迫观念、疑病观念等)、感知觉情况(是否有幻觉等异常感知)、意志行为表现(如是否存在怪异的行为举止等)。例如医生会问“你觉得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断出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询问和观察来判断是否符合神经官能症的表现。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精神检查需要医生更有耐心和技巧,采用适合儿童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通过游戏化的提问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儿童的表达能力和对自身心理感受的认知与成人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生活方式较为特殊,如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且缺乏运动的人群,精神检查中可能更易发现与神经官能症相关的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医生会结合其生活方式来综合判断神经官能症的可能性。
2.相关辅助检查
心电图:用于排查神经官能症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方面的功能性改变,虽然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电图一般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如ST-T改变等,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导致类似症状的可能。
头颅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头晕等躯体不适症状。神经官能症患者头颅CT或MRI一般无异常发现,若有异常则需进一步排查其他颅内疾病。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例如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导致的心慌、手抖、情绪改变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影响躯体状态,从而辅助判断是否为神经官能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因为儿童对辐射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孕妇进行相关检查时需充分评估辐射风险,在必要情况下谨慎选择检查项目,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