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其中下食管括约肌异常包括解剖结构和功能因素;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涉及食管蠕动异常和唾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有胃动力不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受酸碱等刺激因素和某些疾病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发病风险有所不同
一、下食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
1.解剖结构因素:下食管括约肌(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某些人群可能存在LES解剖结构异常,例如LES长度较短等情况,会使LES对胃内容物的阻挡作用减弱,从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LES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出现LES结构或功能异常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
2.功能因素:LES的松弛等功能异常也可导致反流。一些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LES功能,比如肥胖人群,过多的脂肪堆积可能会增加腹内压,进而压迫LES,使其功能受到影响;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降低LES压力,使LES松弛,增加反流的风险;饮酒也可能会使LES压力降低,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增加。另外,某些患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LES的正常功能,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1.食管蠕动异常:正常情况下,食管蠕动可以将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有效地清除下去。当食管蠕动出现异常时,例如某些疾病导致食管蠕动减弱,就会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时间,从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从年龄方面考虑,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相对更容易出现因食管蠕动异常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食管蠕动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2.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中和胃酸、清除食管内反流物等作用。如果唾液分泌减少,例如一些药物副作用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影响唾液腺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那么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就会降低,进而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本身唾液分泌可能就相对减少,再加上可能服用的一些药物影响,更需要关注唾液分泌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三、胃排空延迟
1.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食物潴留,胃内压力升高,当胃内压力超过LES压力时,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可引起胃轻瘫,导致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另外,年龄因素也会影响胃动力,老年人胃动力相对较弱,胃排空速度较慢,更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也可能会影响胃动力,增加胃排空延迟的风险,进而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2.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有关,进而可能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影响胃的正常运动和排空功能,使得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排空,增加反流的可能性。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胃排空延迟进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由于本身胃动力等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四、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1.酸碱等刺激因素影响:反流至食管的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会损伤食管黏膜屏障。当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时,即使反流物的量不多,也容易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会加重对食管黏膜屏障的破坏,例如酒精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降低其屏障功能;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会损害食管黏膜屏障。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刺激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食管黏膜本身可能就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2.某些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如硬皮病等,这类疾病会累及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对于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需要特别关注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