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和肾炎的区别
肾盂肾炎与肾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上存在区别。肾盂肾炎是病原体侵犯肾盂及肾实质引发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肾盂等泌尿系统部分,全身症状明显,有膀胱刺激征等,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管型、细菌学可发现致病菌,超声等检查有相应改变;肾炎是肾实质部分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小球等,全身症状相对轻,以蛋白尿、血尿等为主,尿液有特定成分改变,超声早期可能无异常,肾活检对明确病理类型重要。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肾盂肾炎:是指病原体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炎症,主要发病部位是肾盂、肾实质等泌尿系统的肾盂部分及相关肾组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上行性感染是常见途径,如尿道细菌逆行感染至肾盂等部位。
肾炎:是肾小球、肾小管等肾实质部分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小球、肾小管等肾实质结构。病因多样,包括免疫因素、感染后免疫反应等,比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引发肾小球肾炎。
二、临床表现差异
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常出现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
泌尿系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还可出现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患者尿液可出现浑浊,严重时可能有肉眼血尿。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肾盂肾炎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女性发病时症状可能因身体机能不同而有差异,如老年女性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但泌尿系统症状可能持续存在。
肾炎: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相对肾盂肾炎较轻,可能仅有轻度水肿、乏力等表现,部分患者血压可升高,但一般无明显高热、寒战等严重全身感染症状。儿童肾炎患者若病情较轻,全身表现可能更隐匿,需仔细观察。
泌尿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颜面等部位开始水肿,尤其是晨起时明显,严重时可波及全身。不同类型肾炎血尿表现不同,有的为镜下血尿,有的可为肉眼血尿,蛋白尿程度也有所差异,可从少量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不等。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肾盂肾炎: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通常伴有白细胞管型,这是肾盂肾炎较特征性的表现,提示炎症累及肾盂肾实质;尿细菌学检查可发现致病菌,如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不同年龄患者尿液检查结果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留取尿液标本时需注意避免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判断。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
肾炎: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尿沉渣可发现红细胞管型等,不同类型肾炎有其特定尿液成分改变特点。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初期可能有红细胞尿,还可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变化尿液成分也会相应改变。
血液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血清白蛋白可能降低(大量蛋白尿时),肾功能检查早期一般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时可能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自身抗体检查等对于免疫性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肾炎患者血液检查结果需结合其生理特点综合判断,儿童肾炎患者肾功能储备较好,早期肾功能异常可能不明显。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
肾盂肾炎: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盂肾盏黏膜增厚、肾盂肾盏扩张等改变,严重时可见肾脏形态改变,如肾脏体积可能轻度增大等,但超声对于早期轻度肾盂肾炎的诊断敏感度有一定局限。
CT或MRI检查:对于诊断复杂或不典型的肾盂肾炎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显示肾脏实质及肾盂肾盏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脓肿形成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儿童患者更需谨慎选择辐射性检查。
肾炎:
超声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可发现肾脏体积改变,如慢性肾炎患者后期可能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等;对于肾小球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超声主要起辅助评估作用。
肾活检:对于明确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肾活检可以准确了解肾小球、肾小管等肾实质的病理改变情况,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患者肾活检的操作风险和预后等需综合评估,儿童肾活检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充分考虑其承受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