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包括全身表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和泌尿系统表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异常等);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易生长发育迟缓、女性因尿道特点及特殊时期易患病、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或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病史者发生慢性肾盂肾炎风险增加,需针对相关情况预防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发热: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39℃,部分患者可呈高热,伴有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0%的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症状较重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这与发热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
2.泌尿系统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相较于急性膀胱炎,其症状相对较轻。这是由于肾盂肾盏黏膜受炎症刺激,以及膀胱黏膜也可能受到波及所致。一般来说,约30%-50%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会有此类表现。
腰痛:多为腰部隐痛或酸痛,疼痛程度不一,可放射至下腹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肾脏炎症导致肾包膜受牵拉,以及肾盂输尿管痉挛等。部分患者可自觉腰部沉重感。
尿液异常:
蛋白尿:一般为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小于1g,若蛋白尿增多提示肾脏病变可能加重。这是因为炎症损伤肾小球及肾小管,影响了其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
血尿:可出现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血尿的产生与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毛细血管破裂等因素有关。
管型尿:可见到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这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因为管型的出现反映了肾小管内有炎症性物质的聚集。
二、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慢性肾盂肾炎可能表现不典型,除了上述全身及泌尿系统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这是因为长期的肾脏炎症影响了儿童的营养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在护理方面需特别注意,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特殊,更容易发生反流等情况,从而增加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风险,所以对于儿童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慢性肾盂肾炎。
2.女性:女性由于尿道短、宽且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变化,如妊娠期输尿管蠕动减弱、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局部抵抗力降低等,更易患慢性肾盂肾炎。所以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多喝水,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一旦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3.老年人: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全身症状可能较轻,如发热不明显,而以泌尿系统症状不显著为特点。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炎症的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应考虑到慢性肾盂肾炎的可能,及时进行尿液检查等相关项目以明确诊断。
三、病史相关影响
1.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发生慢性肾盂肾炎的风险明显增加。如果既往泌尿系统感染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细菌容易潜伏在肾盂肾盏等部位,长期刺激导致肾脏组织慢性炎症损伤。例如,有研究表明,既往有3次及以上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率比无既往感染史者高5-10倍。所以对于有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的患者,应积极预防感染复发,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慢性肾盂肾炎并进行干预。
2.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病史:如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结构异常的患者,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慢性肾盂肾炎。例如,输尿管结石可导致尿液梗阻,使肾盂内压力增高,影响肾脏的正常排泄功能,从而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这类患者需要针对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结石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结石情况选择碎石、取石等治疗方法,以改善尿液引流,降低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