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什么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组因多种原因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多见于27岁儿童)、继发性(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等,各年龄段可发生)、先天性(与遗传有关,出生3个月内起病,预后差);临床表现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和其他治疗(抗凝、降脂);特殊人群如年龄小、有基础疾病、过敏体质儿童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其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反应等有关,多数原发性患儿可缓解但部分会复发,少数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并注意休息饮食以减少复发风险。
一、定义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
二、病因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27岁的儿童。
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等,以及药物、感染等因素,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
3.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内起病,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三、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尿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是肾病综合征的最主要表现。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定性多为+++++++。
2.低蛋白血症: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疲倦、食欲减退等症状。
3.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而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
4.水肿: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开始多见于眼睑及颜面部,逐渐波及全身,严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相关。
四、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具备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四大特征。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多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50mg/(kg·d)。
血液检查: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肾功能检查:一般正常,少数患儿可出现肾功能异常。
3.病理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的患儿,可进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水肿严重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保证热量供应,给予适量优质蛋白饮食,水肿时应限制盐的摄入。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等。
免疫抑制剂:对于激素耐药、依赖或频繁复发的患儿,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利尿剂:水肿严重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水肿症状。
3.其他治疗:
抗凝治疗:由于患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可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双嘧达莫等。
降脂治疗:高脂血症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使用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等。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要注意保护患儿,避免感染,因为感染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2.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患儿,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原发病的病情。
3.过敏体质的儿童:在使用药物前,要详细告知医生患儿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七、预后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反应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可缓解,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复发。少数患儿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影响肾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患儿在治疗后要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注意休息和饮食,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