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脊髓损伤症状
颈部脊髓损伤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四肢瘫痪和截瘫;感觉障碍有痛觉、温度觉及触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和排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致血压异常和体温调节障碍,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和表现有所不同
一、运动功能障碍
1.四肢瘫痪:颈部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四肢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严重时出现完全性四肢瘫痪,这是因为脊髓传导运动信号的功能受损,影响了对四肢肌肉的支配。例如,颈髓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使得大脑无法有效地向四肢肌肉发送指令,从而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运动。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会影响不同部位的肢体运动,如颈4-5节段损伤可能主要影响肩部和上臂的运动,颈6-7节段损伤则更多影响前臂和手部运动。
2.截瘫:若损伤平面较低,可能出现双下肢截瘫,表现为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患者无法自主行走等,这是由于脊髓对下肢神经传导的中断,使得下肢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颈部脊髓损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髓损伤可能对未来的运动功能发育产生更严重的长期影响,如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等;而成年人发生颈部脊髓损伤导致截瘫后,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度。
二、感觉障碍
1.痛觉、温度觉障碍:颈部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这是因为脊髓中的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无法将身体外周的痛觉和温度觉信号传导至大脑。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肢体接触到的冷热刺激以及疼痛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烫伤、擦伤等而不自知。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痛觉和温度觉感知能力相对较弱,颈部脊髓损伤导致的感觉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需要家长更加密切观察孩子肢体的反应;老年人发生颈部脊髓损伤时,本身感觉功能就可能有所减退,再加上脊髓损伤导致的感觉障碍,会进一步增加其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2.触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触觉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对接触皮肤的触觉刺激敏感度降低。这是脊髓中触觉传导神经受损所致,患者可能难以感知衣物的摩擦等轻微触觉刺激。不同年龄人群对触觉障碍的适应和应对方式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感知触觉而影响其与外界的互动和自身的探索行为,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触觉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情况,因为无法准确感知地面等环境的触觉反馈来保持平衡。
三、括约肌功能障碍
1.排尿障碍:颈部脊髓损伤可引起排尿功能异常,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潴留则是膀胱内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控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传导,导致膀胱的正常排尿反射被打乱。对于儿童,颈部脊髓损伤导致的排尿障碍可能影响其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卫生状况,需要特别的护理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成年人发生排尿障碍后,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长期进行排尿管理,如间歇性导尿等。
2.排便障碍:也会出现排便困难或失禁等情况,由于脊髓损伤影响了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和排便反射异常。儿童发生颈部脊髓损伤出现排便障碍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身体发育,需要专业的肠道护理措施;老年人出现排便障碍则可能加重其身体的不适,并且增加护理的难度,需要关注其肠道功能的调节和护理。
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血压异常: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如体位性低血压等。当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会明显下降,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脊髓损伤影响了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功能,使得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无法正常协调。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颈部脊髓损伤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由于其身体调节能力较弱,可能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老年人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相对较差,再加上脊髓损伤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血压异常,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2.体温调节障碍:颈部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出现体温异常,如高热或低温。因为脊髓损伤干扰了自主神经对体温调节的神经传导,使得身体无法正常散热或产热。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颈部脊髓损伤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可能对其体温稳定造成更大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有所减退,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时更难自行恢复,需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来维持体温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