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最佳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治疗旨在防止肾功能恶化等,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避免肾损害因素;控制高血压和尿蛋白,用ACEI/ARB等降压药且控制血压目标;免疫抑制治疗针对病理重等情况,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对于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盐摄入应小于3克。同时,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肾功能正常但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克;肾功能减退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为主。例如,大量蛋白尿患者若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而肾功能减退时高蛋白质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
2.避免加重肾损害因素:应避免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使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劳累会增加肾脏负担,妊娠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肾毒性药物会直接损害肾脏细胞。
二、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1.降压药物选择: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漏出。一般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根据患者血压及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的患者应慎用。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也可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其降压作用平稳,不影响糖、脂代谢,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可与ACEI或ARB联合使用以增强降压效果。
2.血压控制目标: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尿蛋白≥1g/d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得更严格,尽量低于125/75mmHg。因为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加重肾损害,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延缓慢性肾炎的进展。
三、免疫抑制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且无明显临床症状、肾功能稳定的患者,可能不需要免疫抑制治疗。但对于病理类型较重(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常需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2.常用药物及方案: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常采用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方案。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口服8-12周后开始减量,每2-4周减原用量的10%,当减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5mg时,可适当延长减药时间。然后以较小剂量(如每日10mg)维持一定时间。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发挥作用,但可能会引起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环磷酰胺可通过影响DNA合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有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另外,吗替麦考酚酯也可用于部分慢性肾炎的治疗,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等。
四、肾脏替代治疗
1.透析治疗:当慢性肾炎患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即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且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时,需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血液透析需要每周进行2-3次,每次4-5小时,通过机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持续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一般每日进行4-5次或夜间持续透析。
2.肾移植:成功的肾移植可以恢复正常的肾功能,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排斥反应。肾移植适用于年龄较轻、一般情况较好、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严重脏器病变的尿毒症患者。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儿童肾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抑制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更加精准,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需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肾脏发育的药物。对于老年慢性肾炎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且能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