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酸肾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尿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有尿液浓缩功能减退(如儿童夜尿增多、成人尿液稀释浓缩功能障碍,通过尿渗透压检测反映,长期高尿酸饮食等加速进程)和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尿蛋白电泳等辅助判断,长期高尿酸血症未有效控制者易出现);中期有肾功能逐渐减退(年龄大、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和肾小管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尿糖、尿氨基酸检测辅助,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致加重);晚期有肾功能衰竭表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长期未控制高尿酸使情况更严重,血生化检查评估)和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如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有关,高盐饮食等加重,血压监测及相关激素水平检测辅助)。
一、慢性尿酸肾病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临床表现
1.尿液浓缩功能减退
年龄因素可能会影响慢性尿酸肾病早期尿液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尿酸相关因素影响后,无法正常浓缩尿液,导致夜间排尿次数增加。而在成年人群中,也可能逐渐出现尿液稀释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及尿渗透压的改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尿酸饮食等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早期尿液浓缩功能减退。
一般通过检测尿渗透压等指标来反映尿液浓缩功能,尿渗透压降低提示尿液浓缩功能减退。
2.轻度蛋白尿
蛋白尿程度一般较轻,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在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男女在慢性尿酸肾病早期蛋白尿表现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大量饮酒、高嘌呤饮食等会加重尿酸对肾脏的损伤,进而影响蛋白尿情况,有尿酸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轻度蛋白尿。病史方面,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早期出现轻度蛋白尿的概率相对较高。
尿蛋白电泳等检查可辅助判断蛋白尿的性质等情况。
(二)中期临床表现
1.肾功能逐渐减退
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肾功能减退的进程相对更快,因为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再加上尿酸对肾脏的慢性损伤,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证据显示在慢性尿酸肾病中期肾功能减退方面,性别差异并非主要影响因素。生活方式中,持续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肾功能减退,有尿酸相关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肾功能减退速度可能更快。病史方面,高尿酸血症病程较长且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期肾功能减退更明显。
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来评估肾功能减退情况,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逐渐受损。
2.肾小管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
可能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对于儿童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代谢,因为肾小管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的重吸收障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会加重肾小管功能损害,有尿酸肾病相关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肾小管功能损害更严重。病史方面,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是导致肾小管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因素。
尿糖、尿氨基酸检测等可辅助判断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
(三)晚期临床表现
1.肾功能衰竭表现
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典型的肾功能衰竭指标异常。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晚期肾功能衰竭时,可能会伴随更多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因为老年人基础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女性在肾功能衰竭晚期,由于生理特点,可能在一些并发症的表现上与男性有所不同,但目前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生活方式中,长期未控制的高尿酸状态会使肾功能衰竭情况更严重,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晚期肾功能衰竭程度可能更重。病史方面,长期且未有效控制的高尿酸血症病史是导致晚期肾功能衰竭的关键病史因素。
血生化检查中的血肌酐、尿素氮检测是评估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标。
2.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可能出现高血压,这与肾脏功能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有关。对于儿童患者,严重的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在性别上,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男女在慢性尿酸肾病晚期高血压表现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等会加重高血压情况,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高血压可能更难控制。病史方面,长期高尿酸血症病史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
血压监测是评估这一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结合相关激素水平检测等辅助判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情况。



